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什么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什么,第1张

首先,中国新年也被称为春节的起源。

1.春节

“年”最初的概念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劳动的周期性有关。当庄稼获得丰收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节日。这个节日叫做中国新年。当然还有传说中的年份,这里就不描述了。

2.春节的起源

传说用科学方法开发了四季的万年,被季官阿衡请来的杀手,拜鬼神射死。天子闻讯赶来,问候万年的伤势。这时,精确的历法已经制定出来了,万年报告说:“现在是午夜了。旧年已逝,新年将至。希望陛下能给这个新年起个名字。”祖逖沉思片刻,欣然说道:“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就叫春节吧。”

于是,每年春节的第一天就成了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3.春节一年一次,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所以春节也叫过年。在古代,过春节的时候,也是谷子成熟、仓满余粮的时候,所以人们把春节叫做过年。

第二,过年的习俗

1.中国新年习俗的形成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常年生活在深海里,但一到新年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怨声载道。有一次它跑到村子里作恶,被一户人家门前挂着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个地方,我被光吓到了,急忙跑过去。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怕红、怕火的弱点。每年年底,人们贴红对联,放鞭炮,在家门口挂红灯,在院子里烧柴火,用菜刀剁菜剁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回海里,不再残害人畜。久而久之,就成了过年的各种习俗。大年初一,亲朋好友相互拜年,祝贺他们没有被年伤害,摆脱了年的困境,所以“过年”也叫“除夕”,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2.中国新年习俗:

a)常见的中国新年习俗

1.腊月二十三祭灶

2.腊月二十四扫尘。

3.腊月二十五接玉帝。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澡。

5.腊月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挂灯笼,观年,放鞭炮,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庆祝是新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庆祝新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代的《方志》:除夕之夜,各方互赠礼物,称为“拜年”;酒邀,名曰“别老”;老少聚会,祝贺齐全,称为“分龄”;大家彻夜未眠,等待天亮,说“守岁”。

春节吃饺子的民俗在明清时期相当流行。饺子通常在农历三十晚上12点前包好,午夜吃。此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饺子意味着“年轻时交朋友”,“午夜交朋友”与“饺子”谐音,意味着“团圆快乐”和“好运”。

6.正月初一新年快乐。

春节早上开门,先放鞭炮,称为“开门放鞭炮”。竹爆声过后,满地都是碎红,称为“满堂红”。这时,街上充满了愤怒和快乐。

7.开始是舞龙舞狮。

b)中国新年的民族特色和习俗

1.蒙古语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把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春节称为“白节”。蒙古新年的准备工作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除了打扫卫生、洗澡、整理蒙古包,人们还要穿新衣、戴红缨帽、戴新马鞍。给至亲好友献上带哈达的整只牛羊。除夕要吃“手抓肉”,表示家人团聚。一大早,我要向长辈敬酒告别,然后向同行敬酒,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敬献哈达,祝贺他们新的一年大吉大利。第一次给长辈拜年,一定是在早上。

2.白族

白族人从除夕开始互相拜祭,互赠礼物。午夜过后,青年男女争相打水以示勤俭。早上一家人喝着用稻花香泡的糖水,祝日子过得比蜜还甜。早饭后,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来到亲戚朋友家给长辈拜年。打龙灯、舞狮、鞭挞霸王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活动。

3.布依族

布依族人要在除夕前准备一些粑粑、米酒等喜庆的食物,把年夜饭留到天亮。公鸡一叫,姑娘们就跑到河边挑水。谁先端第一口水,说明她最努力,最幸福。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通知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42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