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会灭亡吗

地球上的生物会灭亡吗,第1张

根据今天的科学发现,我们知道太阳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等太阳系天体是由太阳形成时留下的碎屑形成的。

地球很幸运,刚好在太阳系的宜居带。不仅如此,地球还有“水”、适宜的“大气”等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条件。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个逻辑里有“人择原理”。

然而客观事实是,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40亿年前。按照目前主流的科学观点,最早的生命起源于深海的温泉口附近,依靠深海中温泉口氢离子的定向运动为自身提供能量,也就是所谓的海底温泉口假说。

而且这些生物所依赖的遗传物质并不是DNA,而是结构更简单的RNA,也就是所谓的RNA世界假说。

在随后的40亿年里,生物不断进化。有时,地球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了生物的大量灭绝。地球历史上大约有五次著名的大灭绝。

有时候会有生物大爆发。这时候生物就会像蘑菇一样大规模出现,比如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适应环境才是王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生命的进化史是40亿年。然而,在这漫长的40亿年里,没有一种生物能够长生不老。当然,很多人在这里可能会想到灯塔水母。其实灯塔水母的“永生”是谣言,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并不严谨。正常情况下,灯塔水母还是会死的。

所以,至少目前来说,没有永生这回事?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要从达尔文说起。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在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进化论。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进化论有误解。这本质上是一个翻译问题。《进化论》中的“金”字,让人觉得生物的发展有特定的发现,从低级到高级。

其实进化论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进化论。因为生物的发展其实是没有方向的。为什么这么说?

达尔文当时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这个理论告诉我们,在自然条件下,人口会过度增长,但最终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最终人口只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能无限增长。

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和人口论差不多。达尔文认为所有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资源是有限的。所以生物之间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生物在遗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异,这些变异提供了生物的多样性。最后,适应环境的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被甩在后面的概率更大。

换句话说,生物进化的方向其实是自然选择。比如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并没有瞬间造成恐龙的大灭绝。

而是在接下来的一百万年里逐渐灭绝或者进化成其他生物。那时候哺乳动物的祖先还很小,而恐龙很大,是绝对的霸主。最后,为什么恐龙灭绝了,哺乳动物的祖先却开始称霸?

其实是因为物竞天择。因为环境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恐龙虽然强壮,但是需要大量的能量。在这样的环境变化下,恐龙很难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自身,于是灭绝了。所以,大而强成了恐龙的绊脚石。较小哺乳动物的祖先因为能量摄入低而存活下来。所以对于生物来说,适应环境才是王道。

为什么地球上没有长生不老的动物?

知道了以上,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地球上没有长生不老的动物”这个问题

要知道,地球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很冷,有时很热。有时会有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和地震,有时会被小行星撞击。有时没有氧气,有时氧气含量极高。

结果出现了开头提到的几次大灭绝和物种大爆发。如果一个物种是不朽的,它需要面对两种尴尬的情况。

首先,它会无限繁殖,由于不会有个体死亡,这个数字最终会占据整个地球。然而,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最终还是要全民争夺资源。这个时候,抢不到资源的个体最终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死亡。所以,按照这个推论,它还是会死。要知道,动物不摄取能量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因为它需要消耗能量才能生存。“只耗不取,还活着”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其次,因为地球环境经常变异,所以永生生物的特征是不变的(毕竟不能再变异了)。所以,面对动态变化的地球环境,它们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灭绝。三叶虫,曾经的地球霸主,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却没有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灭绝。

从上面我们会发现,其实生命的延续依赖于多样性,因为有了多样性,才能在自然选择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多样性取决于突变。但是,突变都是靠遗传,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繁衍。所以,在这40亿年里,生物依靠繁殖和突变来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

所以对于一个物种来说,个体的永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可能达到永生。只有整个种群进化,适应环境,整个种群才能长久生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303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