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商鞅的评论

古人对商鞅的评论,第1张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出现了七个强国,分别是齐、楚、燕、汉、赵、魏、秦。

秦穆公死后,秦国有所削弱。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是一个有前途的君主,登基之初就颁布法令,向天下求贤。当时,魏国的贵族魏阳来到秦国,在大臣荆轲的介绍下认识了秦孝公。

魏阳和萧公三次见面,都谈到了前王的治国之道。秦孝公对他说的一点也不感兴趣,在他离开后向景健抱怨。但第四次,魏阳说服了他。魏阳说:“要使秦国繁荣富强,就必须改变前人留下的法律,重视农业、打击和惩罚。”

秦孝公问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请多给我讲讲。”魏阳说:“首先,重视农业可以奖励农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人们勤于耕作,不再游手好闲。其次,注重战斗性。所有作出军事贡献的士兵都必须得到奖励,这样他们才能勇敢杀敌。”

秦孝公又问:“那么,重视惩罚的好处在哪里呢?”

魏对侃说,“要进行改革,必须注意惩罚。奖惩不明确,朝廷的威信就树立不起来。”秦孝公越听越高兴,他忘记了吃饭。他和魏阳谈了几天几夜,一点也不觉得累。

公元前356年,秦小猫立魏阳为的首领,并请他主持变法。所以,他和魏阳制定了一个新的法律:

实行坐法,鼓励起诉;

奖励兵役,禁止私斗;

限制贵族特权;

鼓励人们分居;

奖励农织,抑制工商业;

焚诗书,禁说客。

起初,魏阳害怕老百姓不遵守他们的新法律,下令在首都南门竖起一根30英尺长的大木杆,然后发布命令:“如果有人将木杆从南门移到北门,将得到10两黄金的奖励。”

当首都的居民听到这个命令时,他们都觉得很奇怪,所以他们聚集在南门周围,看它会如何结束。大多数人不相信这样的好事,认为左书游手好闲,欺骗老百姓。

魏阳见百姓不把他的命令当回事,又下了一道命令,把赏金提高到520两。正当人们谈论这两条法令的时候,一个壮汉走近木杆说:“既然没有人愿意动这根木头,我就试试看。”说完,他把木头扛在肩上,朝北门走去。

壮汉真的把木杆搬到了北门。这时,一名军官向魏阳报告了此事。魏阳见终于有人相信了他的命令,真的赏了那个扛木头的壮汉五十两黄金。当人们看到魏阳的法令真的起作用时,他们相信了新法,并愿意依法行事。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魏阳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实行了中国的郡县制。经过两次政治改革,秦国迅速发展,变得富强起来。公元前340年,魏阳被封为大梁造,率军抗击魏军,战果辉煌。孝的改革取得了成效,魏阳被封为商君,从此魏阳被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即位。惠文王不喜欢商鞅,以谋反的罪名判商鞅车劈。商鞅虽然死了,但他制定的新法仍然实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28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