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的种植技术

紫薇的种植技术,第1张

我们对紫薇都很熟悉,在我们身边都能发现紫薇的身影。一般来说,紫薇作为城市的行道树,种植在花坛两侧或小区绿化带上。每当紫薇开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欣赏到各种形态的紫薇,有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在阳光下,更是耀眼夺目,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作为一个爱花人士,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紫薇的种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紫薇基本情况。

紫薇属白屈菜科紫薇属,别称:痒疹树、百日红、满堂红。紫薇也是落叶小乔木,栽培的树呈灌木状,最高可达7米,一般在三四米左右。紫薇的树皮在秋冬季节脱落后是光滑的,用手触摸整个植株会有轻微的震动。这就是紫薇的特别之处。就像给小孩子挠痒痒一样,很怕痒,所以也叫痒疹。小枝稍四棱形,稍具翅。叶椭圆形,长3~7厘米,宽2.5~4厘米。叶缘有缘,叶尖基部宽圆,叶表面光滑无毛,叶背中间有毛。6-9月,花呈圆锥形丛生于枝顶,花被皱折,鲜红、粉红或白色。果实10-11月,蒴果椭圆形,种子有翅。

二、紫薇的生长条件。

大叶紫薇喜欢在阳光下生长,环境需要干燥。而且大花紫薇还耐旱耐寒,适应生长环境的能力很强。大花紫薇对种植的土壤没有要求,但为了大花紫薇更好的生长,需要选择富含腐殖质、松软厚实、排水良好、酸性土壤的肥沃土壤。土壤的选择很重要。施用的土壤可以促进紫薇的生长,延长紫薇的花期,提高其本身的观赏价值。大叶紫薇喜欢肥料。种植时,你应该在里面放足够的肥料。可以用腐熟的农家肥,也可以在上面施一点过磷酸钙。要看种植面积来确定施肥量,然后平整土地进行种植。

三、紫薇的繁殖方法。

1.播种和繁殖。收集1-12月成熟的种子,去皮,略晾干,放入容器中干燥保存。第二年3月,沙壤土苗床播宽条或播种,覆盖25px细焦泥灰,然后覆草。10天后,幼苗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当两对真叶出现时,雨后播种幼苗。苗期勤除草,6-7月追肥2-3次,夏季浇水防旱,及时剪去花枝。

2.扦插繁殖。首先是硬木扦插。3月中下旬至4月初,在枝条发芽前,选择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5厘米左右长的插条,露出插条的顶芽,插入水分好的疏松砂壤土苗床中。插好后,灌满水,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保温。当幼苗长到15~20 cm时,掀膜,换成遮阳网,及时浇水。二是嫩枝扦插。7-8月,选取半木质化的枝条,切成8-10厘米长的插条,上端2-3片叶,插条深度3-4厘米。灌水后渗水,用遮荫棚遮荫,生根20天后揭膜,保留遮荫网,适时浇水。

3.通过菌株繁殖。3月至4月初或秋季,应将植株根际萌发的分蘖苗连根挖起,根、枝适当修剪,分开种植。

4、分层养殖。3-4月,选取1-2年生的枝条,用锋利的刀削去树皮约1.5厘米,露出木质部,在削去部分上方约3厘米处涂上生根粉溶液,晾干后用管状塑料袋覆盖削去部分,填入疏松的园土,浇水,两头扎紧,一个月后检查,生根后削去部分另作他用。

5.嫁接繁殖。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紫薇枝条出芽前,选择壮苗作为砧木,所需颜色的枝条作为接穗。先将砧木顶端靠近外围部分纵向劈开5-8厘米深,然后将2个以上5-8厘米长的芽的接穗切成楔形,再插入砧木的劈开处与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穗枝包裹起来,露出芽头。嫁接2~3个月后,及时松膜剪枝。

4.紫薇幼苗的移植。

冬季先在移栽地里做高30厘米、宽160厘米的苗床,留沟宽40厘米,然后施足肥。第二年春天,将选好的苗木按70 cm× 70 cm的行距移栽,每床栽3行,栽后浇一次水,覆土加强。用竹竿将树干拉直并固定,剪去主梢顶端附近的小枝,及时剪去旺盛的枝、芽、果。在生长过程中,树干基部及主枝以下的芽应及时抹去。冬季应剪除部分冠下枝,修剪1~2根冠下枝。每年松土除草4~5次,2月中旬和6月中旬分别施1:0.5复合肥和尿素混合肥一次。同时注意防虫。3~4年即可培育出树干挺直、生长良好的壮苗。

5.紫薇的修剪。

1、固定干修剪:

①自然开口形的塑造:如果有自然开口形的树干,一般留一个树干,在离地80-100厘米处剪掉。细苗可略低,壮苗可略高,剪口下的枝条要疏,以利于养分集中。春季发芽后,选择3-4个健壮的芽留在扦插口下培养。扦插口下第一个分枝为主干延伸分枝,主枝应与主干有适当的角度,均匀分布,上下有一定距离。在生长期间的任何时候,其他各种新芽和砧木都可以被除去。在接下来的休眠期进行修剪,将主干缩短,分枝延长1/3,第一层主枝缩短20-30厘米,形成基本骨架。影响主枝生长的辅助枝除外,如丛生枝、重叠枝等。

②灌木状整形:冬季固定灌木状茎干,选择3-5条分布合理的枝条作为主干,在离地50-60 cm处截干,促进分枝。春季每根主干留3-4根枝条通过芽接作为第一层侧枝,休眠期修剪形成基本骨架。

2、育苗和修剪:

紫薇晒干后,每年都会进入休眠状态。剪去枯枝、病枝、平行枝、内源枝后,再剪去当年各级主枝。主枝的延伸枝会保持侧芽轻切,两年左右进行一次顶芽交叉,使主枝的延伸枝呈之字形发育。主枝的上部枝条应选择生长适度、方向适宜的枝条,使主枝和各级主枝分布合理,上下错落,优雅有序。侧枝修剪晾干,一般留外芽,以便扩冠。春季发芽后,注意及时抹去过于密集或直立的新芽。自然成型,枝条高度可逐渐增加,以培育高倩紫薇。尽量减少开花结果,有利于营养积累。一般要及时剪掉基部发芽的枝条,紫色的枝条可以互相粘住。在苗圃栽培中,这一点常用来包裹树干周围基部发芽的枝条。若干年后,发芽的枝条会与树干愈合,达到快速增粗的效果,甚至会做出一些花瓶的形状。

不及物动词紫薇的病虫害

1.白粉病:

主要危害紫薇叶片,幼叶比老叶更易侵染。嫩枝和芽也可能被感染。叶子上出现白色粉红色的小斑点,扩大后变成圆形斑点,变成斑块。严重时整片叶子变黄,叶子早落。该病在气温19-25℃,相对湿度100%时最易发生,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尤其是秋季。病原菌以菌丝在芽中或有封闭囊壳的落叶上越冬,通过气流传播,在生长季节可多次侵染。白粉病发生后,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一半以上,病叶蒸腾强度增加,加速叶片衰老死亡。防治方法:喷洒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

2.煤污斑:

煤污病对大花紫薇的入侵,主要是由于大花紫薇和大叶紫薇的伤害,即利用它们分泌的粘液作为营养,诱发燃煤污染菌的大量繁殖。发病后,病株叶片覆盖黑色霉变层,不仅影响紫薇的观赏价值,还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长势衰弱,提早落叶。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因为这些昆虫的分泌物是煤污病菌存在的基础。常用药物为石硫合剂,夏秋季用三硫合剂和山苍子叶汁防治。或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

3.褐色斑点:

褐斑病是紫薇生长季节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病初期,斑呈圆形或近圆形,大小不一,少数不规则。病变呈紫黑色至黑色,边缘颜色较浅,随后病变颜色变深,呈黑色或深黑色,与健康部位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中心颜色变浅,有灰黑色小霉斑。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整片叶子迅速变黄,提前脱落。褐斑病严重时,往往导致叶片大量枯萎脱落,影响观赏和开花。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

4.蚜虫:

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5 ~ 8代,卵在芽枝附近越冬。5月份发病早,6月份若虫和成虫蜂拥为害紫薇嫩叶,吸食汁液,影响其生长发育。防治方法:蚜虫量大时,喷洒1000 ~ 2000倍鱼藤提取液。

总结:种植紫薇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平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紫薇的大苗,带回家种植。种植时要注意以上几点,这样才能种出好的紫薇,开出漂亮的紫薇花。

关注农民,一起了解三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22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