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挖掘定陵的目的

郭沫若挖掘定陵的目的,第1张

在中国的考古界,有一条铁律:不要主动去挖皇陵!这是一场悲伤而痛苦的考古悲剧带来的启示。

这个悲剧就是定陵考古发掘。定陵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由国务院授权有计划、有组织、积极发掘的帝王陵墓。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钧(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小椴和孝靖)的合葬地。

定陵发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什么挖定陵?1955年10月9日,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带领部分文坛名人参观十三陵。

中午,他们在长陵东边的柿子园休息聊天。吴汉不仅是副市长,还是明史专家。他写了《明朝历史简介》和其他作品。和郭沫若等人聊天,他说:“永乐皇帝葬在长陵。如果我们挖掘长陵,建立博物馆,展示长陵的文物,肯定会对明史研究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郭沫若等人非常赞同。

因此,一份关于发掘明十三陵的请示报告被送到国务院,并很快得到批准。

有人反对,但反对无效:消息传出后,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和考古所副所长夏乃都惊呆了。他们坚决反对,因为他们认为当时中国的考古技术、文物保存、修复技术都不足。没有能力去挖掘帝王陵墓。

但吴晗等人已经下定决心,无法改变。他们觉得全国解放了几年,老一代的专家和新一代的大学生都能胜任发掘工作。

长陵发掘改为定陵:1955年12月,成立“长陵发掘委员会”。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调查,队长赵其昌认为长陵的发掘规模太大,有必要寻找一些容易挖掘的墓葬。

当时定陵部分城砖脱落,露出自闭洞。考古学家认为,从这里出发,可能更容易直接找到墓道。这样,长陵的发掘就改成了定陵。

琳琅满目的珍贵陪葬品:1956年5月,定陵的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发掘工作就不细说了,只说我挖到了什么。

宋神宗和两个女王都腐烂了,但他们的骨架完好无损,头发柔软而有光泽。尸骨周围是无数的金银玉器和织锦。除了棺内的随葬品,天皇皇后的棺椁外还有29个朱漆木箱,里面装满了2648件皇冠、丝带、饰品、摆件、金银器皿等。

很多宝藏都是独一无二的。宋神宗的金丝翼是上好的皇冠,用极细的金丝编织而成,二龙戏珠的图案堆砌而成。即使是现代技术,也很难再现如此生动精致的皇冠。

段皇后的三龙二凤冠极尽奢华,用128颗红蓝宝石和5400多颗珍珠装饰。

孝靖皇后的罗滴洒线绣百子的衣服,图案精美,极具感染力。上升龙和行走龙盘绕四周,极为雄伟。正面、背面、袖子上还绣着100个活泼的男孩,姿势各异,如读书、旅游或洗澡。还用金银元宝、方胜、犀牛角等八宝装饰,寓意“多代同堂、多福多寿”的寓意。

不幸的是,从定陵地宫被打开的那一刻起,悲剧就发生了:很多有机的文物可以在黑暗的地宫里保存上千年,但一旦接触到氧气,就会瞬间被氧化。许多绘画、书法和丝织品很快就消失了。

当时考古学家缺乏经验,在塑料中加入柔软剂,涂抹在整块布料和衣物上。结果没几个月就变黑了,变脆了,碎了。还有一些金属物体变形,有斑点。能保存完好的不多。

更同心的是,1966年,文革开始,破四旧之风刮起,很多考古学家被迫离职。无人问津的定陵再次遭到破坏,大量珍贵文物迅速腐败。万历皇帝金丝楠的棺材被扔了出去,皇后的骨头被烧得干干净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国家考古发掘保护技术已经具备,是否可以考虑发掘帝王墓?不会吧!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看不到主动挖皇陵的那一天。

除了技术,还有一些社会伦理等因素。很多皇帝的后代还在,挖他们的祖坟好像不太合理。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主动挖掘陵墓。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陵墓被盗,基础设施被挖掘,还是要做的。考古学家称这种做法为“抢救性考古发掘”。

专心写有价值的历史。喜欢的请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802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1
下一篇 2022-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