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楼为什么滕王阁不叫楼

四大名楼为什么滕王阁不叫楼,第1张

我是雨姐,我来回答。

提起王腾馆,我们会想到它的很多标签:首批国家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古人公认的吉祥风水建筑等。王腾亭,因唐高祖李渊之子王腾李元婴创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波的诗“夕阳与孤鸟齐飞,秋水同天”而名垂千古。

因此,王腾馆是中国古代伟大而杰出的建筑艺术,令现代人叹为观止。1942年,建筑师梁思成和他的弟子莫根据《天籁阁》的老宋画作,绘制了重建亭的八张草图。因此,第29次重建王腾馆就是以这张图纸为基础的,现在有了仿宋代的宏伟的亭子。

然而,目前建筑物、亭台楼阁等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经常是模糊的,而且“建筑物”和“亭子”的设计是混乱的。所以一定要区分开来,这是尊重中国古人的建筑智慧的。

如果问王腾亭为什么叫“亭”而不叫“楼”,按照玉姐的拙见,可以从三大点来分析:一是我国古建筑中亭与楼的区别;二是明确区分亭子和建筑的重要特征;这是王腾馆本身的建筑特色。

1.“亭”与“楼”的文化定义、建筑形式、建筑特征的区别01“亭”与“楼”的文化定义的区别“亭”在词源上有七种含义:1)古时候,站在门上防止自闭;2)用于储存食物的橱柜;3)展馆;4)内室,过去指女子的卧室;5)中央官员签名,内阁简称;6)亭路的简称;7)放置、停止,与“搁置”相同。这个和其他的不一样,是动词。显然,3、4、6的解释更接近建筑文化。

汉代的天禄亭、古曲亭、金文亭、清代的文慧亭等古亭都是藏书楼。“佛香阁”是供佛的地方。所以“亭”的建筑意义是藏书楼、供佛楼等文化宗教活动的高雅场所。还有现存的著名的文昌阁、蓬莱阁、温宿阁等。,供游客娱乐和跳得很远。

在古代民间传说中,“女子出嫁”称为“出嫁”;“亭”也用在建筑群中轴线的末端,寓意“终止”的功能,寓意极端或极端,如规划的寺庙建筑最北端的藏经阁、文庙最北端的藏经阁。

现实生活中也有亭台楼阁,如颐和园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的金文亭、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普贤亭等等。中国古代的亭子多为木结构,如重屋、平座、井干式、透柱式等。

《说文解字》中对“建筑”的定义是:“建筑,强调房屋”。单层建筑层层叠加,形成整体建筑,为过磅房型。“楼”的文化意义应该是建在高处的建筑,一层或多层的房子。

如古代的茶店、餐馆、舞厅甚至妓院,都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场所;还有城门楼、钟鼓楼、箭楼、街塔等。在城市中,它具有生活和军事功能;有黄鹤楼、鹳楼、望江楼、禹岩楼等。用于表演的剧院;在古宅、宫殿的后楼、辅楼或绣楼。

在我们现代,建筑和亭子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分,有的甚至把它当做一个词。但在古代,楼和亭是两个独立的词,是完全不同的建筑形式。

02“亭”与“楼”的建筑形式区别“亭”的建筑形式

在外观上与亭台楼阁的建筑形式非常相似,容易让人混淆。“亭”也是一层以上的建筑,但无法与其他建筑沟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知道大多数建筑都是“楼阁建筑”,现存的和命名的楼阁建筑比楼阁建筑要少得多。

早期的楼阁建筑多为扁平的长方形,两层歇息于山顶,二层游廊多为平面,唐宋时期。但明清以来,有了变化。如清代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和承德避暑山庄的“金文阁”均采用柱廊形式,用木柱将各层连接起来,用横梁搭接起来,形成收尾框架,使平面形式更加丰富,屋顶形式也更加多样。

无论是平座出廊结构还是廊柱出廊结构,都是其建筑结构的两种结构形式。如果要从外观上区分,可以看其建筑的钩栏(即栏杆)是否有立柱。有柱则为廊柱,无柱则为平座、廊柱。

让我们看看亭子的底部。展馆底层的功能与上层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亭子的底层只是一个“桩支撑层”,而“柱层”只能形成一个不封闭的空室,也就是框架空的结构“层”。所以底层虽然也形成了“层”,但不能算作“房”。这也不同于建筑的“重屋”特征。

再看亭台楼阁建筑的共同特点。不同时代的楼阁建筑基本没有高台,只有和一般建筑一样的“太明”,这是“楼阁建筑”独有的共性。

“楼”的建筑形式

建筑是建在高平台上的一层或两层以上的建筑,其屋顶通常是悬顶、悬顶或金字塔形屋顶。最重要的是,脊刹或者说屋顶的顶部,并不像塔顶那样有盖碗、相轮、升月等构件,而是由顶珠和须弥座组成的一个顶部构件。

大型建筑的平面形式一般为长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只出现在魁星楼、财神楼等小型建筑上。建筑也会离开外廊是很常见的。如北京内城九门,外城七门。

北京的箭楼是典型的建筑范例,平面呈长方形,斜山顶,有廊。还有周边建筑数量最多的古钟鼓楼,如北京鼓楼、Xi安鼓楼等。,平面上均为长方形,有两层山顶建筑和走廊。

03“亭”与“楼”建筑特征的差异“亭”的建筑特征

亭子的建筑特点是:1)一般没有高台的建筑,只有平台。2)明代以后,亭与楼在建筑结构上没有明显区别。明代以前的游廊都是平坐式的,到了清代,只有游廊式结构的游廊才有。3)屋顶的顶部,像建筑物的顶部一样,是一个顶珠的形式,放在一个须弥山式的底座上。4)亭式建筑一般用于园林、庭院或寺院。

该建筑的建筑特点

简而言之,该建筑的建筑特点如下:1)有一个用砖石砌成的高台;2)建筑可以离开走廊但不能离开走廊,但不会有游廊或栏杆;3)屋顶有多种形式。当它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屋顶时,屋顶的顶部放在一个须弥山式的基座上,基座上有顶珠;4)高平台上的建筑可以有一层、二层、三层等。

二。从上面提到的“亭”和“楼”的重要特征来判断,亭和楼都起源于巢中的干栏建筑。亭正面中间有平座和腰檐,沿平座设置上层外廊。在房间里是一层吊顶和二层楼板之间的外走廊,在房间里是一层吊顶和二层楼板之间的结构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暗层。深色地板是区别展馆和建筑的重要特征。比如上面说的展馆,都有这样的特点。

三。王腾馆自身“亭阁建筑”的特点01王腾馆有一个“暗楼”,具有“亭阁建筑”的重要特点。王腾馆主体建筑高57.5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下部为象征古城墙的12米高基座,分为两层。葛藤的主馆采用“三明七暗”的格式,即从外面看,它是一个有回廊的三层建筑,而从里面看,它有七层,即三个明层,三个暗层,加上屋顶中的设备层。

因此,从外面看,大多数人认为王腾馆只有四层,即明楼和器械楼。

王腾馆另外两个被误认为是“地板建筑”的特征。如上所述,亭子有一个特点:一般亭子没有高台,只有露台;而且亭底是不封闭的柱楼空。然而,王腾馆主体的下部有一个12米高的基座,象征着古老的城墙,这显然是该建筑的特点。难怪大多数人把它误认为是“建筑”。但是用这个馆的特点来设置王腾馆也是不符合的,因为这是王腾馆区别于其他馆的特殊性。

还有一个特点是,王腾亭不是建在园林庭院或寺庙里,而是建在南昌西部、赣江岸边,不符合“亭式建筑”的特点,会被误认为是“楼式建筑”。比如武汉的黄鹤楼建在长江边上,江西的鹳雀楼建在黄河东岸。因此,赣江边的王腾亭不可避免地被误解为赣江边的“建筑”。

王腾馆的其他“展馆建筑”特色新馆于1989年竣工并对外开放。从二级高台入阁有三个入口,东一级爬楼梯通过大宅入阁,南北两侧从高低回廊入阁。东宝府门前,有一座青铜铸的“八怪”宝鼎。鼎座由汉白玉制成,鼎高约2.5米。下半部为三足古鼎,上半部为顶有软垫的亭子状鼎。

展馆的内部装饰和收藏。馆内是以王腾馆为主题的艺术馆,可见收藏艺术之广,这也是展馆建筑的收藏特色。走进大厅:代表王波《王腾亭序》的大型汉白玉浮雕《风来时寄王腾亭》呈现在第一主厅,将王腾亭的动人传说与史实融为一体,娓娓道来。亭首一层有四块横匾,东侧为“雄伟独特”的九龙匾,选自韩愈《新建王腾亭》,西侧为“下无陆”巨型匾,南、北檐分别为“锦江”和“岱湖”两块匾。

其他楼层。一楼西厅是亭中最大的厅,西梁广场挂着白书《西江一楼》。第二主厅是23.90米*2.55米的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名人图》,刻画了秦志明等80位江西名人,第四层《地气图》,展现了江西的精华,堪称双绝。真的很出众,很神奇。三楼有一幅2.8米* 5.5米的丙烯壁画《临川梦》,取材于汤显祖在王腾馆排演《牡丹亭》的故事。第五层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可以俯瞰围栏,门廊上有四块金匾,内容来自《王腾亭序》。六楼东西重檐之间悬挂着一块2米*5米的苏东坡手书“王腾亭”的金匾。

橱柜结构浅析。一层和二层主要是匾额和画;三楼是回廊环绕的明楼,也是亭中重要的一层。第四层主要是“鬼图”;五楼和三楼一样,都是回廊环绕的明楼,也是最高的明楼。六楼是最高的观光层。至于王腾馆的其他展馆建筑特色,朋友们可以将其应用到上述展馆特色中。

四。综上所述,王腾馆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建筑艺术,是中国伟大的建筑瑰宝。王腾馆虽然有一些“建筑的建筑”的特征,但其重要的特征还是“建筑的建筑”,所以王腾馆应该叫“馆”而不是“楼”。

(上图来自网络,如有侵删)

(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80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