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哪些优点

江西有哪些优点,第1张

江西人的特质——邓鸿诗词

江西人又称“赣人”,广义上是指在中国江西省境内,生活在世界上父母居住地、父母出生地、出生地、出生地、户籍所在地、长期居住地、长期工作地的人(包括南昌、九江、赣州、宜春、上饶、景德镇、吉安、抚州、萍乡、新余、鹰潭11个地级市的人), 而一直在狭义上,它指的是今天江西省内的全部人口,即拥有江西户籍的个人。

在语言划分上,江西人主要以赣方言为母语。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说中文的人。江西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经过长期发展,衍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形成了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许多政治家、战略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作家、发明家等。自古就有。

(摄影:刘涛)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物之瑰宝,人杰地灵,人杰地灵”和“雄州迷雾,群星璀璨”的美誉。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唐宋元明清,江西共有进士10495人,占全国的10.99%。有48个冠军。二十四史列传500余部,其中90部被任命为屠辅。《明史·儒林外史》记载115人,其中江西籍35人,居首位。

在秦汉至清末的两千年间,相当一部分江西人在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科技、思想等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东晋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大师。唐代八大诗人中,江西有三位: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黄庭坚、文天祥、朱、汤显祖、宋、八大山人等。这是古代江西的十大名人,还有杨万里、陆象山、解缙、谭纶、邓子龙、况钟等。也是江西古代人的杰出代表。在江西的历史上,有很多文学、艺术、历史、科技的大师,比如某个夏夜的星星空。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黄庭坚、周必达、杨万里、姜夔、文天祥、洪迈、刘过、汤显祖、江石泉、周兴庆、朱耷、宋、邱日秀、雷法达、宋祁、、马端临、陈、傅抱石...

(摄影:杨钰莹)

江西人叫江西老诺。为什么会这样?这还得从江西老诺的来历说起。关于江西老诺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和明朝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称帝前曾与陈友谅在湖广地区争斗十余年。有一次,陈友谅派了几十万军队在南昌包围朱元璋。

战败的朱元璋退守鄱阳湖区的康郎山,被当地村民所救。朱元璋问家乡名字,被告知姓陈。朱元璋很激动地说,他叔叔姓陈,也许500年前就是一家人了,所以称呼对方为老人,并承诺不忘富贵,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他。后来,朱元璋真的当了皇帝。几年前,江西遭受水灾,当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受其害。于是有人建议找朱元璋,看他能不能给予救济。几个代表来到南京,进不了宫,见不到朱元璋,只好壮着胆子敲鼓,把朱元璋吓了一跳。去打听的太监说,江西有几个人自称是陛下的老傩,要求见朱元璋。朱元璋没有食言,所以他招待了人们,然后给了猴子一笔救灾款,免除了康郎山的赋税。现在江西老诺全国闻名。

(摄影:张慧文)

江西人互称老诺没有错。毕竟有历史原因。那湖南人为什么要跟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太亲近了吗?不会,湖南和江西相邻,肯定有互相影响的地方,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湖南历史上因为战乱,有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次是元末明初,一次是明末清初。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在湖广地区(湘鄂地区)连年征战,使得湖广百姓纷纷亡命逃亡,湖南成为人烟稀少之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边地区的大量移民开始向湖广地区迁移,移民湖南的主力军是江西人。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与明军浴血奋战,清朝入关后南下作战,与明军、起义军交战频繁,而后三藩之乱使湖南再次成为重灾区,生灵涂炭,尸骨遍地,人口锐减。到了清代,又一次大规模移民潮,江西人移居湖南最多。可以说很多湖南人都是当年迁徙的江西人的后代,所以江西老诺这个名字就被带进了湖南。

这虽然说来话长,但足以说明江西人淳朴、好客、善良、乐于助人,也横向宣传了好人有好报的含义。在近代史上,毛主席在江西指导了江西人民革命、南昌起义、井冈山、兴国、瑞金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这些都显示了江西人的优良传统,责任和担当。

江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有一点小农思想,以土地为重的思想,一个大家庭的观念,还有很多祠堂和大殿。一个人情世故很多,官样文章很多,人情世故很多的小社会。也衍生出江西人的特点:保守、顾家、传统、勤劳、信奉读书第一。

另外,江西人性格内向,矜持,不做作,所以不善于表达自己。“人怕出名猪怕壮”,江西人很会“软弱笨拙”。这种生活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杨柳青的风大,左右缝相连,人际关系比较融洽。同时,这个概念的明显缺点是未知和不可知。江西人谨小慎微的作风,严重阻碍了江西人的成名。

不知道回答是否让你满意?

真诚邀请您关注邓鸿诗歌,与您分享百科文化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677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