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的这句话是在说谁?什么情况下说的?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孔子的这句话是在说谁?什么情况下说的?,第1张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中间还有一个搞笑的故事,虽然对于孔子来说,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所以主动辞职。不然被孔子骂为“我没见过好情人这样的好德行”的人可能会生气,孔子丢了性命也是未知。

这是孔子和好色之徒卫灵公的故事。

孔子带着弟子环游世界的第一站就是保家卫国。对于首站去哪里,孔子有自己的考量。他是想去还是想保家卫国?

首先,卫灵公,魏国的君主,在当时仍然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挂了个牌子说他崇尚圣贤,希望有才能的人能去魏国。孔子自以为是人才,去保家卫国吧。

第二,当时魏国没有发生父子争皇位的屈辱事件。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孔子的作用。

第三,魏国还有很多先贤,孔子对他们有很深的关怀。他觉得过去了,和圣贤们在一起就开心了,他就没事了。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弟子鲁兹有一个亲戚是国家的高级官员。通过这个亲戚,他走了上层路线接近卫灵公。也许孔子的梦想可以早一天实现。

问题是,卫灵公展示的都是假的。他不是一个好国王,而是一个好演员。第一,他所谓的崇尚圣贤根本就是幌子。他吸引孔子等圣贤,不是为了强兵这个富国,也不是为了仁义充盈天下,而是为了他的长脸。因此,当孔子和他的弟子到达卫国时,卫灵公确实提供了好酒和肉,但没有真正的行动。孔子是过客。

孔子觉得自己很可怕,而卫灵公觉得孔子是个花瓶。

因此,孔子对卫灵公非常不满。

卫灵公对孔子也很有意见,因为那时候孔子还没有修行到圣人的地步。可能是因为他心烦意乱,他在其他地方说卫灵公的坏话,并被卫灵公的眼线告知他举报了卫灵公,这使卫灵公非常心烦意乱。要不是他追求一个崇尚圣贤的名声,估计卫灵公早就举起刀子了。

卫灵公可能是双性恋。比起美女,他更喜欢美男。他与男宠大臣弥子瑕有着极其暧昧的关系,并娶了宋朝著名的荡妇南子为妻。反正男女都是左抱右抱。孔子对此事非常不满。

一天,卫灵公邀请孔子出去散步。卫灵公和南子坐在第一辆车上,由宦官雍渠驾驶,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大有炫耀之势。

卫灵公认为这是很有面子的“炫耀”,而孔子认为这是很没面子的“游行”。因此,孔子很生气。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见过像好色之徒那么贤惠的人,“我没见过像好色之徒那么贤惠的人。”这可能意味着,口口声声说自己很高尚的卫灵公实际上是个好色之徒。

尽管这句话是对卫灵公的批评,但它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孔子提倡道德,他的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如何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的理论。应用到政治治理上,同样需要以德治国。当然,孔子更理性。他知道德治不是治国的唯一途径,也是刑罚的辅助。但在人格的培养上,孔子还是主张道德的培养,因为这是成为圣人的必由之路。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空这个更广泛的语境中理解,情欲可能不仅仅指美貌。在孔子看来,那些有不必要欲望的人,比如贪图富贵,贪图不义之财,喜欢吃好吃的,穿好衣服,整天无所事事,都是色欲。所以这个颜色的含义很广,是美德的反义词。

所以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的道家思想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崇尚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色欲倾向更加极端,变成了绝对的色欲。所以,吸收了儒道佛思想的宋明理学,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存义灭人欲”这样极端的人生哲学,一点也不奇怪。他们的思想来源大概就是孔子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像好情人这样的好德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391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