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系统花了多少年终于成功

北斗系统花了多少年终于成功,第1张

今年6月,我国北斗三号第55颗卫星将发射L 空,完成全球组网的任务和目标。北斗(北斗)将从亚太走向全球,正式进入全球时代,成为继美国GPS之后的第二个全球组网和服务卫星通信系统

中国北斗系统创新集成导航和通信能力,具备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

中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于美国的GPS系统,但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北斗系统办公室和众多科技企业的努力下,星上智能天线、星上处理交换、天地一体化组网、小卫星一体化等一系列技术的研发和使用都得到了高质量的验证和完成。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和不懈努力,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建立可靠的星间链路和星间联合组网服务的目标。并能实现技术新、功能强、服务更精准高效。

北斗系统有27颗低轨卫星,在28 kHz频段,速度可达1Gbps以上。除了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和及时导航的功能,其装载的智能卫星适配器包含信号处理芯片,可以利用其终端与原基站之间的切换技术,帮助解决在经过一个个地面站过程中的信号切换问题,使智能手机、各种智能设备和智能终端在短时间内接入卫星通信网络接受服务。

北斗卫星采用了通信频分多址、时分多址和码分多址技术。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时隙,可以通过使用不同频带的波束和不同的码本来发送不同的数据。其短信还新开发了接收信号后自动回复功能。

据北斗系统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介绍,我国将在2035年前建成智能三维时间空通信系统,首个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已经建立。这表明北斗卫星10 5G通信的星地一体化互联网建设已经开始。

互联网、地面移动网络和天基网络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据北斗系统总工程师杨长风介绍,北斗卫星搭载的“星间激光链路”可以多波束进行通信载荷,实现北斗卫星间的通信。在某些条件下,不再需要通过地面传输信号,这提高了长距离或无法建立基站的地方的本地通信的实时性能。也为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随着北斗卫星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确单点定位等技术的进步,北斗卫星与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度链接融合,建立星地一体的互联网、物联网成为可能。北斗系统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上,展现着她的“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25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