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郭兰英的歌唱

评价郭兰英的歌唱,第1张

谢谢邀请。我80后的时候,父母听的都是李谷一、、李双江、颜维文等老艺术家的磁带,当然还有郭的《我的祖国》、《南泥湾》等朗朗上口的经典歌曲,而我奶奶更爱歌剧《白毛女》。我熟悉的是南泥湾,她独特的高音和优美的歌声。被听到后,她的声音总会在脑海中回响。当歌曲的前两句唱到的时候,不知道同龄或者年长的朋友能不能马上跟着曲调继续唱下去。“花篮里的花很香,听我唱,唱着唱着,来南泥湾吧,南泥湾的好地方,好地方”。

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歌唱家,为我国新的戏曲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歌演唱做出了历史性、开拓性的贡献。她代表了歌剧的黄金时代和民族歌剧的历史。郭,一九二九年生,山西平遥人。她经历了旧中国、解放战争、新中国的不同时代,但只有她的戏曲贯穿了不同的时代,在时代中不断回响。她六岁学习歌剧,七岁登台表演。1946年,她毅然离开旧剧团,加入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团,因为她看到了一个白毛女,并开始从事新的歌剧事业。

解放前,它因《白毛女》而出名。1947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战争如火如荼。郭随华北联合大学艺术团在石家庄首演《白毛女》,后又演出《兄妹开荒》、《血泪复仇》、《王阿姨的集市》等具有启蒙、宣传、教育意义的歌剧。,也赢得了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1949年4月随青年代表团赴匈牙利出席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节,演唱了一曲《妇女自由歌》,获得了一个奖项,为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贡献了一份厚礼。

新中国,民族歌剧的巅峰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上演了《白毛女》、《小黑婚》、《刘胡兰》、《春雷》、《窦娥袁》等名剧,脍炙人口。1962年,《白毛女》经过修改改编,在天桥剧场上演。为了看郭的演出,许多观众在剧院售票处门口排了一夜的队。在没有网上火车票的今天,出现了如此壮观的排队场面。这一时期的郭可以说是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代表。小时候,郭过着艰苦的生活,母亲迫于生计将她送到戏班。后来她投身革命,与旧文化决裂,投身新歌剧事业。这种事迹可以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典型。

锲而不舍,铸就国剧“郭派”。1963年,郭在京举行独唱会,这是中国民族歌唱家第一次举行独唱会,演唱了包括民歌、歌剧、戏曲在内的不同风格的歌曲。周总理亲临现场,称赞她为民族声乐发展做出的贡献。在中国几乎任何一个革命时期,都有郭的代表作品,许多经典歌曲流传至今。甚至在十年里,她没有向任何人低头,坚持不写忠信。后来《白毛女》的重排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曲目了,但她还是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直到完美。正是这种坚毅的性格,让她的艺术生涯在中国文艺舞台上延续了60多年。

20世纪80年代后,郭投身于教育事业,希望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歌剧。作为新旧中国的见证者,她把歌唱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这是民族声乐中不可逾越的高峰,代表了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很穷,谢谢大家的评论和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711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