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的全称为

《国富论》的全称为,第1张

国富论》,全称《国富论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在这本书中,与当时强调农业或商业的财富观不同,斯密创造性地提出财富来自于分工带来的生产力提高。虽然斯密是“小政府”概念的开创者,但他在书中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是让人民富裕,二是让国家富裕,充足的公共收入同样重要。根据史密斯的介绍和书籍设计,他对自己的五篇伟大文章做了如下总结: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和劳动产品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情况的人之间自然分配的顺序,是本书第一篇(《国富论》)的主题;第二章论述了资本的性质、资本逐步积累的方式以及资本的不同使用方式所促进的不同劳动量;第三部分是关于国家政策(即劳动法的统筹管理或指导),什么情况下会使国家出台和建立有利于手工业、制造业和商业的政策;第四部分(I)尽可能详细和清晰地解释这些理论(强调农业和重商主义),以及它们在不同时代和国家的主要政策;第五篇也是最后一篇论述君主或国家的收支。”

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所处时代的主题是“发展”,因此理解财富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民自身利益的驱动下,通过“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供求平衡。斯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述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和分配以及均衡价格的决定。可以说,他的思想为李嘉图、马歇尔、瓦尔拉斯等新古典经济学家开辟了道路。包括风险溢价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同行业导致的买卖双方议价能力的差异,区域交通的经济作用。每一个小争论展开后,都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一批经济管理学派。第二章和第三章,斯密对宏观经济的分析,他的资本在产业链中的影响,甚至就业理论(虽然有些粗糙)都有涉及。可以说,斯密的《国富论》尽管存在理论上的不足,但可以说涵盖了经济学的大部分基本命题,甚至可以称之为经济学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但我们可以观察到,斯密的理论是经验主义的,其中所描述的经济图景真实可信,但仍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以至于被后人评论为“为某一学派的理论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反对者提供了同样有力的解释”(胡继创)。但他在经济学史上的重要性是无可争议的。建议一定要看原著。

关于阅读原著,我的建议是,一定要买知名出版社和翻译家的名著。错误和误译会影响你的理解。祝大家阅读愉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929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