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和姜登选

张作霖和姜登选,第1张

是张的五虎,忠于主人,却落得被活活闷死在棺材里的悲惨结局。

张出身土匪,手下将领素质不高。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不眨眼,李口是心非,韩老谋深算,郭松龄心胸狭窄。唯一能摆在桌面上的是姜登选。

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大方,而且没有架子。他对下属关怀备至。他可以像儿子一样被称为军人。姜登选还没有走土匪传统,没有对人民犯罪,深受人民拥护。

但是这样一个罕见的将军最后却悲惨的被闷死在棺材里。

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南宫县(今河北南宫县)陈村。他家很有钱,不像大多数将军没文化没素质。

小康家庭的孩子,家庭环境好,能接受好的教育。另外,他们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人,一直被教育要正直,这对他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来父亲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当他发现自己热爱军队,忧国忧民时,他于1904年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道路,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部学习。

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等人。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他很快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1908年,姜登选毕业后回到中国,并被分配到派遣奉天巡捕带领朱清澜的部队服役。朱很赏识他,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给他的工资是别人的两倍,还经常当着同事的面表扬他。

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追随朱清澜,随他从奉天打到四川,又从四川打到广东。

朱清澜没有亏待姜登选,一次又一次地提拔他。短短5年,姜登选从一名营级军官一路升至师参谋长,直至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参谋长。

1917年,老领导朱清澜辞去两广总督一职,姜登选随即辞职。

1922年,应张之邀,朱清澜回到东北,出任东北经济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三年后,朱清澜退伍,成为东北慈善总会会长。

到了东北后,朱把推荐给东北军阀张。张志在中原,渴求人才,赏识的才能。马上给了他一个为军队总参谋部服务的职位(类似于参谋长)。从此,成了张的左膀右臂。

他毕业于姜登选一所著名的军事学院,并通过了军事理论考试。他是冯军非常难得的人才。再加上他的勤奋和军事天赋,很快将冯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接冯军战争中就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1924年,第二次志丰战争爆发,张和吴两大军阀的40万大军为争夺霸权展开殊死一战。

此时,姜登选已是奉系的首领,并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关键时期,他遇到了情敌郭松龄。

是郭松龄把自己杀得万劫不复。

事实上,姜登选和郭松龄早就认识了,他们有很长的历史。两人都是朱清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然而,郭松龄在当时的地位与姜登选并不相同。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

离开四川去广东后,姜登选也跟着去了,而郭松龄回到了奉天,在东北军当了一名教官。这两个人当时处于不同的位置。

但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就认识张学良,深受张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他立刻被提升为第二团团长兼第八旅旅长。

在第二次直战中,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副军长,成了张学良的搭档,几乎和姜登选平起平坐。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这场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的陈晨不听他的指挥,所以他必须被绳之以法。作为陈的上司,为此求情,但郭松龄不听。

姜登选别无选择,只好向张学良下跪,哭诉恳求,好让蔡晨免于一死。然而,姜国和他的妻子是敌人。

1925年11月,郭松龄、冯玉祥和将军李联合进攻张。姜登选乘车返回奉天时,正好路过滦州站,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

姜登选对郭松龄说,事已至此。我迫在眉睫。让我们一起努力。

姜登选听了,立刻回去说:“你为了荣耀而欺骗上帝,制造叛乱,你还认为我与你同流合污。没办法。”

当郭松龄恼羞成怒时,他枪杀了姜登选,把他放在一个薄木棺材里,扔进了荒野。

郭松龄大军进攻张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完成了。此时日军全面介入,张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身亡。

韩,姜登选的副手,发现了装着他尸体的薄木棺材。他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好棺材,打算送到他的老家河北,好好安葬。

当棺木被打开时,韩和在场的官兵都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却看到捆住姜双手的绳子已经完全松开,棺木周围到处都是抓痕。

原来,姜登选中枪时,并没有击中要害,也没有立即死亡,而是被闷死在棺材里。

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坚守“封建忠义”的信仰,为心腹而死,而郭松龄则以“民族大义”为先,对君臣仆从观念嗤之以鼻。

两人观念相左,难免有冲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761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