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成立的基金会是否应该受社会监督的?资金的具体流向是否应该公布?

自己成立的基金会是否应该受社会监督的?资金的具体流向是否应该公布?,第1张

大多数人误解了基础。基础是什么?

有钱、筹钱、做公益、个子高是大多数人想到基金会时想到的关键词。很多人对基金会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混淆的概念,比如基金和基金会。

事实上,中国法律对慈善领域的很多概念都有科学严谨的定义。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是指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基金会的成立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有钱是核心。您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准备充足的注册资本。未来新规出台后可能会提高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因此,基金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第二,做事。基金会成立后,必须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开展慈善项目,而不是急于募集资金或铺开。即使你想筹集资金或者传播,也应该以慈善项目为基础。

第三,合法性。基金会必须到民政部门登记,取得法人登记证书。

所以成立基金会必须满足以上三个基本条件,即有钱、做慈善工作、成立合法组织,三者缺一不可。

中国基金会的三种运作模式

1、资助。基金会本身不开展公益项目,而是向其他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典型:纳拉达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

2.操作型。基金会直接开展和实施公益项目。典型: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广东丹姿慈善基金会。

3.混合型。它有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既向其他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又直接开展和实施公益项目,即混合型基金会。典型:中国扶贫基金会。

基金会的哪些信息应该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包括向社会公众公开的信息和向特定人公开的信息。其中,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分为一般信息公开、筹资信息和项目实施信息公开;向特定人披露的信息分为向捐赠人披露的信息和向受益人披露的信息。

1.向公众披露的信息:

首先,向公众披露的一般信息。根据《慈善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慈善组织应当向社会公开章程、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成员信息以及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信息。上述信息如有重大变化,慈善组织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社会公开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过审计。

2012年,民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也要求基金会向社会公开重要人事变动及关联方,包括发起人、基金会理事主要来源单位、主要捐赠人、基金会投资的被投资人、与基金会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其他个人或组织,以及基金会与上述个人或组织之间的交易。

其次,向社会公开的筹资信息和项目实施信息。根据《慈善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的实施情况。公开募捐期限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至少每三个月公示一次募捐情况,并在公开募捐结束后三个月内全面公示募捐情况。慈善项目实施期限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至少每三个月披露一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集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

2.向特定人员披露的信息

首先,向捐赠者披露信息。根据《慈善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的,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和所筹款物的处理、使用情况。

其次,向受益人披露信息。根据《慈善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将其资助标准、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告知受益人,使受益人明确受益。3.鼓励公开信息。

半年工作报告、季度工作报告、月度报告等。基金会的;增值报告、专项资金管理报告、志愿者报告等专业报告信息;基金会认为可以公开的其他信息。

《基金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了基金会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的公益金不得低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会每年应当按照章程规定用于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度基金余额的8%。

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好了,前面讲的太理论化了。让我们做一些简单易懂的事情。基金会是从事公益事业的慈善组织,需要依法登记。基金会的一切运作都需要遵守法律法规,需要信息公开。每年接受登记机关的年检,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和审计报告。建议你可以在全国社会组织管理局(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找基金会。上面列出了所有合法注册的基金会。如果是公募基金会,需要在公募前由慈善中国现在备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74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10
下一篇 2022-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