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怎么样的

诺贝尔奖是怎么样的,第1张

经济、文学、和平三个诺贝尔奖我不太熟悉,所以只评论物理化学、医学三个诺贝尔奖。在我看来,诺贝尔奖的权威性还在。它的问题不是不够好,而是过时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理念太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我说诺贝尔奖过时,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科学已经从过去的“小科学”发展到现在的“大科学”。第二,即使在“小科学”领域,少数英雄独大的情况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学校、国家甚至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相互合作,集体攻关的局面。第三,当今科学发展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如果每年都有一个项目获奖,并不能准确反映科学的进步。

先说第一个变化。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承认,万有引力定律、进化论、相对论大概可以称得上是经典时代的三大科学里程碑。都是少数天才科学家相对独立研发出来的,这是那个时代普遍的科研方式。载人登月、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引力波的成功观测(嗯,引力波是有争议的)大概可以算作新科学时代的三个里程碑事件。都属于命题作文,是一大群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攻关的结果。

我称前者为“小科学”,后者为“大科学”。“大科学”的出现,意味着大众熟悉的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变化,甚至科学本身的属性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来说,“小科学”就是一个人(或少数情况下几个人可以合作)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通过逻辑思辨和实验检验,找出自然运行的规律。“小科学”通常被认为是所谓“古典时期”科学研究的唯一类型和方式,由此诞生了许多科学明星,如牛顿、达尔文、伽利略、哥白尼、法拉第、图灵、霍金...其实普通人眼中的“科学”就是“小科学”,普通人眼中的“科学家”是指那些出现在古典时期的伟大人物。“小科学”建立的一套行为准则和原则,被科学家们多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即使是爱因斯坦这样极其聪明的人,也不得不遵循这套准则。

所谓“大科学”,是科学在“现代时期”才发现的东西。它的历史并不长,但却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发现,做出了许多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成就。公认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是著名的曼哈顿计划,该计划由美国陆军部于1942年开始研制原子弹。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该项目,在历时三年多、花费美国政府20亿美元后,终于宣布完成。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巨大的,是研究“大科学”发展史的经典案例。

“大科学”的出现改变了科学研究的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甚至是科学本身的定义,科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角色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小科学”时代,一个科学家要做的就是选择一个尚未解决的自然之谜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一个假设,然后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假设,甚至需要自己为实验筹集资金。如果实验成功,它可以作为科学理论载入史册,它将载入史册。然而,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实验失败。科学家要么改进实验方案重新做,要么推翻自己的假设,寻找新的课题。整个过程相当于科学家与自然的捉迷藏游戏,充满不确定性。

相比之下,曼哈顿计划在很多地方恰恰相反。从一开始,这个计划的目标就很明确,实现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体清楚。只有几个小细节需要改进,甚至完成计划的时间表都已经写好了。每个人都必须一步一步来。参与项目的每一位科学家,在这出大戏中,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单独取出其中任何一个都没有多大价值。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完成。

换句话说,在“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不再是明星。引力波理论与爱因斯坦直接挂钩,后者甚至比前者更有名。以前很多人只知道爱因斯坦,不知道他提出了引力波理论。但是引力波测量事件只表扬了“引力波”三个字。普通人最多记得LIGO的名字,几乎没人能说出项目负责人的名字,以及做出了什么贡献。换句话说,“大科学”时代的主角不再是科学家,而是科学项目本身。

诺贝尔奖面对这种变化几乎是束手无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当然,在“大科学”时代,“小科学”依然没有消失,只是其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相互合作逐渐取代竞争,成为科学研究的新范式。这是我说的第二个变化。诺贝尔奖委员会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它只能硬着头皮,试图通过微调来解决这里的矛盾。

大家想一想。你有多少年没见过一个科学家单独获得物理、化学、医学三个科学奖了?在当今科学界,几乎每一项成就都是许多人集体研究的结果。很难说谁的贡献更大。今年的癌症免疫疗法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以后肯定还会有类似的论调。比如基因编辑技术获奖(应该快了),肯定会引发新一轮类似的争论。

先说第三个变化。以前每一次诺贝尔奖的颁奖,都是科普作家普及一门科学知识的好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机会越来越不重要了。比如今年的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只要平时稍微关注一下癌症领域的读者一定都知道癌症免疫治疗是怎么回事,科普作家也一定写过很长时间的文章。所以这一次,大家担心的不是诺贝尔奖怎么写,而是怎么炒出新味道的冷饭。

反正我想说的是,诺贝尔奖是旧时代的产物。当时的科学是只有少数贵族或聪明人才有资格参与的智力游戏,地位相对边缘。今天的科学早已转化为造福全人类的系统工程。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科学,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核心支柱。在这种情况下,由少数“聪明人”评选、只颁给少数“聪明人”的诺贝尔奖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但这只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659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