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品质

从卞和献玉这件事可以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品质,第1张

谢谢邀请!《韩非子》中记载的卞和哭玉的故事有两种可能。

(边和献玉图)

第一种可能:这个故事是编的。据《韩非子》记载,卞和献玉的故事历经楚三王,即楚王李、楚王、楚文王,其中在位50年。就算卞和在李王死的那年拿到了原玉,在楚文王继位的第一年就献完了玉,也要50年。另外,卞和在深山里找到这块原石玉,能够准确地判定它是一块美玉,而且在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后也没有动摇信心,说明他的配玉能力相当高,对自己的配玉能力相当有信心。能够有如此高超的鉴定能力和如此坚定的自信,说明卞和当时应该不是十来岁的少年,即使再小,也得二十多岁。所以,卞和活到七八十岁才继承了楚文王的王位。古代正常人活到这个年纪。卞和从年轻到中年连续失去两条腿,身体上一蹶不振。他本想通过向楚王献玉来获取利益,却被楚王二王以断腿相报,恐怕心理失落和绝望是功不可没的。经历了这么多的身心折磨,你还能活到这么高的年纪,真是奇迹。更传奇的是,楚文王继位后,卞和手里拿着一块粗糙的玉石,在楚山下哭了三天。真的很不可思议。当然,仅凭这个推论还不足以断定故事是假的,但至少说明了一些细节不可信。

(殷墟傅浩墓出土的青鸟)

如果这个故事真的是编的,那很正常。因为在春秋初期,在周王室眼里,楚就是王,在中原诸侯眼里,诋毁楚或者找楚的毛病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种可能:玉的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考古发掘的古玉来看,古代人们的观念是“美石为玉”。红山、良渚、龙山、二里头文化的古玉,一般都是用当地的玉石、玛瑙、绿松石、水晶等制成。商代晚期,新疆和田玉进入中原,殷墟富豪墓出土了一些纯净的和田玉制品。后来西周和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和田玉器逐渐增多,一般都是精雕细刻。根据《韩非子》记载的故事,卞和生活在春秋早期。孔子在边河100多年后,赋予玉11种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并明确提出了玉贵(贵即美石)的观点,这标志着人们对玉的观念从“美石即玉”转变为“宝玉石贵”,从此进入和田玉。这种玉中有德的观念和重玉、惜玉的价值取向,应该是经历了一个量变和积累的时期。很有可能是春秋初期纣王和各路诸侯的玉器工匠项羽就已经开始对和田玉料情有独钟了。边和提供的原玉来自初山,自然不可能是和田玉。楚王李的玉官和的玉官鉴定为美石并不为过,符合当时的玉器鉴定标准。

(西周玉蚕,虢国墓出土羊脂白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364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