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颜色古代叫什么

黄颜色古代叫什么,第1张

实际上,英文中色情的颜色是蓝色,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一种受尊敬的颜色。现代汉语中的“黄”是如何成为色情淫秽的代名词的?这是来自美国的“黄色新闻”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中传播变异的结果。

所谓“黄色新闻”,是19世纪后期纽约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和约瑟夫·普利策激烈竞争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闻文体。众所周知,约瑟夫·普利策在新闻行业的地位相当于乔布斯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地位。他出钱的普利策新闻奖,相当于新闻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策创业的时候,是南北战争前夕。眼光敏锐的普利策意识到普通大众是报纸的主要消费者。因此,为了迎合大众,他邀请漫画家R·F·奥特考特在他的《纽约世界新闻》上发表连载漫画《黄种人》。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壮举。这部漫画的内容就是黄种人的孩子在纽约的平民区每天遇到的事情,那里经常发生抢劫、斗殴、盗窃、肮脏的工作等事情。虽然与之前的精英报纸新闻不合拍,但却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销量一路狂奔,让普利策名声大噪。这吸引了哈佛学生赫斯特到《纽约世界新闻报》实习。实习结束后,赫斯特跳槽去做了自己的老板。他以非凡的智慧和财富经营着一份纽约日报。为了争夺读者,赫斯特出重金请画家为自己画《黄种人的孩子》,普利策又雇人继续连载。两家报纸共同争取的“黄种孩子”成为两家报纸及其新闻风格的标志,因而得名“黄色新闻”。

在激烈的竞争中,赫斯特和普利策报纸竞相迎合大众的兴趣,新闻内容不够严谨,善用挑衅的笔法,特别喜欢夸张的标题。黄色新闻的高峰是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双方竞相发表耸人听闻的新闻,助长了战争。

民国初年,“黄色新闻”一词首次传入中国,最初是用来介绍这种新闻文体的。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黄色新闻”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一些通俗知识的流行词典也收录了这个词,被解释为“报纸上记载的关于盗窃、风化等一切能迎合普通人低级趣味的新闻”,已经包含了轻浮、低级趣味。

40年代中后期,“黄色”的含义突然向色情方面突飞猛进。

1946年5月12日,有人在《申报》上指责香港的“黄色小报”充斥着色情文字,专门报道风流韵事、卖淫和盗窃。10月23日,《新华日报》指责统治集团纵容并利用色情的东西麻醉民众。

1946年以后,“黄色”一词被广泛用于出版物、音乐、电影、文学等主要文化领域。如今,“黄色出版物”、“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文学”等耳熟能详的词汇相继出现,甚至还有“扫黄”一词问世,其色情含义基本定型。

为什么在1946年前后,色情突然成为“黄色”的主要含义?这与抗日战争结束后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在上海、广州和其他大城市,人们从战争的压迫和动荡中解脱出来,出现了对享受的渴望。色情一度泛滥。对于这些现象,一些一点都不了解的人从美国的“黄色新闻”、“黄色刊物”中蒙混过关,并以此作为批评的时髦词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32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