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咋样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咋样,第1张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独立设置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前身为北京煤炭工业学校,创建于1956年,1994年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1999年正式转制为职业技术学院。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坚持走“高端、优质、国际化”的发展道路。200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被财政部、教育部确定为中央重点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2003年,在教育部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八所优秀院校之一;2002年和2006年,两次被评为“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支持的100所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院校;2010年7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和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验收。2012年被评为“中国就业大学50强”。2015年成为首批试点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的三所高职院校之一。2016年,他牵头成立了北京首个城市建设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

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毗邻著名的西山风景区,环境优美,占地36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学校以校企互动、产教融合、学做合一为基础,建设了4家生产性实训企业、18个校内实训基地、161个学训一体化实训室、230多个稳定的校外挂牌实训基地,其中中央财政和北京市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5个。图书馆拥有文献170万册(册),其中电子图书100万册。有健身房、网球场、标准游泳池、标准塑胶田径场等体育设施。

部门设置和专业布局

学校现设有建筑与勘测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语法与管理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和一个继续教育学院。设有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工程、资源开发与测绘、安全、财经、法律、文教等8大类,共35个专业,形成了服务城市建设、以工程为主的独特专业体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2个,国家级示范专业5个,北京市示范专业7个。针对学校开展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形成了22个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向。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实施“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重点专业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工程勘察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安全技术管理、建筑工程技术5个重点专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形成“重点专业引领、主体专业支撑、特色专业带动、短板专业补充”的专业布局。

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

学校坚持“连续工程实践”、“双证融合”、“订单培养”、“建设全过程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做中学、做中学、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按照"真设备操作、真项目实训、真环境教育"和工学结合的要求,形成了校企共建、教学工厂、校办企业等多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实现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一体化。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生产性实训、在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的需求。

学校完善并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各环节相适应的“柔性教学管理体系”,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效结合,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开创了“一线教学运行管理,一线教学质量监控”的“双线教学”管理模式。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严谨的教风和良好的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多年来,学校跟踪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开展全方位、深入务实的校企合作。组建了北京首个城市建设与管理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了“学校+科技园”、“专业+大企业”、“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人才联合培养、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融合、管理互通。

教师与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将加强对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创新团队建设推进计划和京籍高校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团队和教师的支持和培养,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现有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16个,其中国家级专业教学团队2个,北京级创新团队4个,专业教学团队10个。目前有长城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5人,北京市骨干教师46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并从企业引进和聘请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学校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

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建成了国家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10门资源共享的国家精品课程、14门北京精品课程和69门学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国家精品课程数量居北京高职院校之首。

学校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与4家校办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2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其中一、二、三等奖各3项;获得知识产权43项,其中技术专利22项(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21项;发表文章73篇;完成煤矿安全生产、工程勘察等技术服务项目100余项。

国际通信和社会服务

学校将加强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及台湾省等海外优质高校的合作,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高效务实的合作。建立多个海外培训项目海外基地,探索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新机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制定,引进德国HUGO课程教学模式、中德合作IHK机电班等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与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大企业联合办学,建设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与“走出去”企业合作,为当地员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

学校突出重点专业优势,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拥有国家级安全培训机构、“北京市矿山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北京市职业院校“建筑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北京市职业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基地”。与北京军区、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共同实施“强军育才工程”,推进军地融合发展,为驻区现役军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30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9
下一篇 2022-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