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生活经历

李安的生活经历,第1张

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家庭条件尚可,允许他留在家里。

第二,妻子的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动力,让他没有放弃梦想。

第三,李安不是纯粹的家庭厨师。他一直在写剧本,经常去片场帮忙。生活中的一切也启发了他创作电影。

孤注一掷,中年开打。

1985年2月,李安毕业,打算回台湾发展。因为他妻子的原因,以及他的毕业作品《边界线》在纽约大学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李安留了下来。一个经纪人当场就想签下他,还说他一定会在美国有所作为。

李安留了下来,但身后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各种计划被搁置。李安的戏和他自己都被冷落了,然后蜗居了六年。

六年了,有电影的时候李安还活着,但没电影的时候,他用妻子林惠嘉的话说,“他不像个死人一样拍电影,我也不要一个死人的丈夫”。他老婆看到他从早到晚坐在家里发呆,会问他:“你在干嘛?无聊了就找点事做,不一定是赚钱的事。”

事实上,李安已经等不及了。“我呆在家里,拒绝做赚钱的工作。如果我有日本丈夫的野心,我早就把自己剖开了。”36岁的卡里只剩下43美元,她的第二个儿子刚刚出生。已经山穷水尽的李安终于有了光明的未来。李安在台湾省的一次剧本大赛中获得两个剧本奖后,获得了1350万新台币的预算。他知道,如果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吃这碗饭,也就这一步了!

因为预算不高。他找到了他的长期伙伴——泰德·霍普和詹姆士·查姆斯。他们创办的好机器公司,被誉为电影拍摄中的“无成本之王”。泰德·霍普回忆起李安和他的第一次相识。那天,一个拿着塑料袋穿着风衣的亚裔男子发现了他。他说“如果我不拍电影,我会死”。

成功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从《推手》开始,李安导演一炮走红。两部奥斯卡最佳导演,一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两部柏林金熊,两部威尼斯金狮。李安已经成为电影大师和中国人当之无愧的光芒,在世界电影圈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传,那么电影作品无疑是导演的自传。李安的粉丝们津津乐道这位偶像作为家庭主夫的六年经历。其实那六年,李安也不是一直在家带孩子做饭。李安在烹饪食物的闲暇时间里,一直在脑海中描绘着自己独特的电影想象。我一直去剧院打零工。我们甚至可以说,饮食男女的烹饪和婚宴上的婚礼是李安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李安曾说:“很多人好奇我是怎么熬过那段抑郁期的。当年我无法与命运抗衡,却留在了电影行业,继续从事这一行。机会来了,我就往前走,就这样。”

在推手之前,李安三心二意,家人只希望他能教书。经过推手和婚宴,家里人慢慢认同了他的选择。即便如此,在《理智与情感》拍完之后,父亲还是对他说:“安,等你50岁的时候,你应该可以拿奥斯卡了。然后退休教书。”直到《俄狄浦斯情结的绿巨人》写完,父亲才和李安和好。浩克在商业和声誉上的失败,一度让李安想退役。但是他父亲背后的支持让李安振作起来。治愈作品《断背山》让李安再次站上了奥斯卡的最高领奖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199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