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什么意思

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什么意思,第1张

事业单位是我国事业单位中最大的群体。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有3000万事业单位,600多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数是公务员的5倍,可见程度之庞大。事业单位也有很多种类型,按照事业单位性质分为三类:行政执法类、公益类和生产经营类。

其中,行政执法类主要是公众参与单位。目前,除执法类外,其余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部在历次党政机构改革中清理完毕,或并入行政机关,或改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今后不再增设或单独设立行政机构。在中央没有明确政策之前,执法机构暂时保持现状,不纳入改革范围。从大趋势来看,未来行政执法机构将全部明晰,不复存在。

生产型事业单位是指以收费或经营职责为主体,辅以一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2020年底前,生产经营企业全部改为企业,取消编制,脱离体制。目前各地都在加快改革步伐,辽宁等部分省市已经提前完成改革。

公益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的主体,或者说大头,也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这些单位主要为社会提供科教文卫等公益性服务,大部分是全额拨款,部分是差额拨款,少数是自收自支。按类别可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三类。

1.公益类

基本上是全额拨款性质的,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利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助站、无线电监测、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地震监测等。,都是公益机构。一级公益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受冲击较小。除了少数因功能相似而合并整合外,大部分都会保持现状。

2.第二类公共福利

第二类主要是均衡分配,比如普通高中、高校、公立医院、文化宫、公园、体育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等。第二类公益有三个改革方向:效益差,主要责任是提供公益服务的,要剥离收费或经营责任,改为第一类公益;一般福利、费用或业务职责能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维持现状;效益好,主要责任是提供收费或业务,剥离公益责任给企业。

3.三类公共福利

三类公益机构很多都是自收自支的机构,保持着自己的“地位”,实际上是企业化运作,比如公证处、各种公益培训机构和一些公共报刊。三类公益类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一样,基本都要转企,剥离体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117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