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典故有哪些

黄河的典故有哪些,第1张

一、黄河名称演变的历史

“八千里,百春秋雷。西昆仑山入东海,山摇地动,山越千城。号称中国龙!”金聚泰的《黄河之歌》清晰地描绘了黄河的源头和河口,以及它的震撼。但这只是说明了黄河辉煌的一面,它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河流”。

2000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当时黄河上游和晋陕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水清澈。《冯伟伐檀》诗中写道:“侃侃伐檀,置江枯。”河水清澈,碧波荡漾。"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物质需求,乱砍滥伐,失去足够的植被保护,黄河开始变得浑浊。《左传》相公八年,郑国子思引《易周》诗,“开河之清,命之几何!”《尔雅·石水》记载“河出昆仑山,色为白,渠为一千七百一十河,色为黄。”

西汉时期,河水含沙量增加,河水更加浑浊。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对“元氏县、常山县”的释义。"曲水先经泉谷接中山、西山,东至唐阳入黄河。"

从“河”到“黄河”,有一个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从东汉就开始了,到了唐代才确定下来。唐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点出黄河之浊,刘禹锡《浪换沙》说:“黄河千里沙,浪扫风自天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中常用“黄河”一词。

一个“黄河”的形象表达了它的颜色和特点,它的名字是由长期环境破坏造成的恶果而产生的。相应的,也产生了很多历史典故

二、黄河的历史典故

1.大禹治水(不得不提的典故~)

黄河水患的传说,在遥远的唐两朝时有发生,此后多次肆虐,直到于出现,三过家门而不入,分流洪水,暂时制服了这只“开九洲、通九岛、汉九则、九三”的猛兽。

2.河伯凤仪(大禹治水三宝)

从前,有一个叫冯异的人淹死在黄河里。死后,他找到玉帝控告黄河。玉帝让冯异治理黄河。从此,冯异被称为河伯。他潜心画河图,河图好的时候,他老了,弱了。大禹治水时,河伯向大禹赠送了治水三宝:河图、山斧、避水剑,大禹按照图上的指示治理黄河。

3.林则徐的治水

林则徐在历史上以虎门灭鸦片而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治水有多好。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则徐坚持禁烟,得罪权贵,被撤职,流放新疆伊犁。当年初夏,黄河在河南祥符(今开封张家湾)三十一堡决堤。看到灾情严重,皇帝不得不撤回刚刚下达的驻军命令。为了拯救洪水中的人民,林则徐接到诏书后日夜赶往堵口现场。百病缠身的林则徐精心设计了封堵决口的方案,和民工一起堆桩抬土,终于封堵了决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502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