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是什么样的地方

草原是什么样的地方,第1张

总结:蓝天碧水,白云朵朵,空清新的空气,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牛羊鸟语相伴。气候: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东部为半湿润区,西部为半干旱区。最重要的特点是昼夜温差大,一般可达10度左右,来这里旅游要多带衣服。内蒙古的灾害性天气包括春旱和冬季暴雪。最佳旅行时间是秋季(8月中旬至9月底约40天),这是涉足沙漠的最佳季节。内蒙古草原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等。,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之一。“天灰蒙蒙,野茫茫,风一吹就能看见牛羊”是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碧波万顷,微风习习,羊群点缀其间。草原风光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在草原上旅游也可以住在靠近牧民的蒙古包里。去相对偏远的地方旅游,也可以选择住在牧民家里。牧民淳朴好客,会受到热情接待。当然,你最好送些纪念品之类的,以示友谊和感谢。内蒙古的餐饮充满野味,风味独特。在这里吃饭很方便。你可以在城市内外品尝北方和南方的菜肴,大嚼草原野味。内蒙古大草原盛产野味、狍子肉、山鸡、野菜、野蘑菇等山珍海味,口味丰富,品种繁多,任你挑选。其中有烤全羊、烤肉、烤羊腿、奶皮、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烤肉和烤全羊最好吃。它的味道独特,令人垂涎。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品尝马奶酒,真的是比神仙还过瘾。全羊席是呼伦贝尔招待贵宾、表示敬意、举行盛大节日和宴会的一道非常珍贵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别有风味。宴席以全羊命名。一般选择2岁左右的肥洁羊整体。1991年,内蒙古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决定,每年的7月15日-8月15日为“草原旅游节”。每年的七八月,内蒙古大草原总是陶醉在鲜花绿草的恋情中,“那达慕大会”成为这里最重要的节日。此时,成千上万的蒙古族牧民,身着节日盛装,长途跋涉,聚集在绿色的草原上。昔日宁静的草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那达慕大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古代,蒙古人的祖先就活跃在这一地区。摔跤、射箭和赛马早已成为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那达慕大会的内容除了传统的三个项目外,还包括马术项目、步枪射击、柔道、摩托车表演、蒙古象棋等项目。蒙古族人民除了去寺庙参加会议、拜神拜佛外,还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举行“和平经会”。这种“诵经会”的规模取决于主人家的经济状况,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代。蒙古族风俗习惯爱畜。如果在草原上遇到一群牲畜,汽车和行人都要绕道行驶,不要从牛群中穿过,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坐车去牧民家,要看看蒙古包附近有没有拴马缰绳的马。不要冲进去,那样马会扯断缰绳跑掉的。从炉子左侧入袋,坐在蒙古包的西、北两侧,东侧是主人的住地。尽量不要坐着。坐的时候不要挡着北方哈那上挂的佛像。进包后,不脱鞋就可以席地而坐。不要坐在门槛上。茶在牧民家做客,主人会先给客人奉上一碗奶茶。客人要起身用手或右手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否则会被认为没礼貌。主人倒茶时,如果客人不要茶,请用碗边轻轻碰一下勺子或壶嘴,主人马上就会明白客人的意图。敬酒是蒙古族传统的待客方式,是为了表达草原牧民对客人的尊敬和喜爱。通常,主人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倒上美酒,捧在长长的哈达上,唱一首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祝酒歌。如果客人推搡退让,迎合,不喝酒,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宾客应立即接住酒,将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方向点击,以示对天、地、火神的尊敬。不喝也不用勉强自己。你可以触摸你的嘴唇来表示你已经接受了主人的纯洁友谊。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在迎宾和日常交流中使用的一种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唱着吉祥的问候或恭维话,夸大了尊敬的气氛。同时哈达的折叠口面向接受哈达的客人。客人要站起来面对制帽人,专心听祝酒词,接受祝酒词。接受哈达时,客人应微微前倾,让送礼者将哈达挂在客人的脖子上。来宾要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向献哈达的人表示感谢。尊老爱幼到牧民家做客,问候老人的一定是“你”。不要从老人面前经过,不要坐在他们的上位,不要未经允许与老人并排而坐。不要责骂或打孩子。不要在家人面前数落孩子的身体缺陷。去其他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物,如酒、糖、零食等。只能申斥迎面叫的牧羊犬,不能打它。手一定要往蒙古包南边远,不能往东、西(有羊圈)、北(气味会随风吹进蒙古包)。冬天不要踩鲍贝的北面和西面,因为那里的雪会被水吃掉。当你离开主人的家时,你必须说再见和谢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936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