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历史现状

颐和园的历史现状,第1张

颐和园,位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它创建于公元1750年,当时正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资金重建。两年后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养老之所。从此,颐和园成为紫禁城之外晚清最高统治者最重要的政治外交中心,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见证,也是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898年,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长期被禁闭在园中的玉兰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颐和园再次遭到洗劫。1902年,清政府重建了它。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住所,慈禧和光绪坐在这里听政府,发布法令,接待外宾。它是颐和园传统造园艺术的杰作,周围的景观环境充满了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以及自然的意趣,高度体现了“虽是人为,惟是自然”的造园原则。万寿山和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面积3.02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公园内有100多处风景建筑、20多个院落、3000多处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1600多株古树名木。其中,佛香阁、长廊、什邡、苏州街、十七孔桥、滑稽园、大舞台等都成为人们熟知的代表性建筑。多年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为目标,用“一个精神、五个意识、六个一流”的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深挖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建立了以景观借景环境、山形水系、古代文物、植被景观为核心保护内容的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修复了四大景区,如四大洲、苏州街、景明楼、鞣革堂、耕植图等。积极参与周边环境的改造,延续了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建成了国内园林系统最先进的文昌书院博物馆。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出色的保护管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近年来,颐和园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如第一批全国文明景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等。2000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ISO9000和14000质量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和研究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颐和园,这个古老而宏伟的名园,浸透了中国人民的血汗,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了中国造园艺术的精髓,历经200年的沧桑,开始了历史的新篇章。春天,夕阳拖着湖蓝,天空画室盖着涵洞。十里青山中,飞鸟如江南。山上苍松翠柏,林下花团锦簇,岸上种着桃柳,湖中弥漫着荷花香。龙皇帝写了一首诗,“燕山何处是最好的爱情,无与伦比的浪漫月亮属于昆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86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