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插队的意思解释

下乡插队的意思解释,第1张

农村插队通常指的是1980年以前中国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的一种模式。

下乡有两种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和干校)和插队。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不需要政审、体检等程序,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去边疆除外)。顾名思义,放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和分红、口粮。1968年以前,农场模式是下乡的主要模式。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学生留在了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独一无二的第六届初高中学生(即“高三”)一起毕业的奇观。今年入冬以来,插队模式成为下乡的主要模式。人数之多,涉及家庭之多,动员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所未有的。从此,“插队”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代表词。说到“插队”,就不用提“知青”、“下乡”了。一代人出国,也叫“插队洋人”,但没有“洋场”、“洋兵团”、“洋干校”等等。

与农场模式不同,插队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没有物流,所以有必要的“生存壁垒”。一些尚未成年的知识青年,在当地没有亲人帮助的生存困境,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结束下乡原因中的一些“不满”主要来自于1968年以后的插队模式。

插队的模式明显是“失业”,可以通过优先考虑当地农民的方式回城。兵团(农场)知青提出“我们不是农场工人,我们是知青”的回城口号,间接印证了插队这种“无业”模式的本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84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