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价值(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来源是什么?;价值(市场经济中的价格)?,第1张

第一,我们的传统理论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对一种商品来说,它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具体来说,劳动可以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以上两点,作为一个正确的存在,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商品供不应求,也就是说,只有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原有的经济价值理论才能存在,这就是真理。一旦供大于求,也就是说进入买方市场。无论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平均劳动时间,还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都会受到怀疑,甚至是错误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保证把平均劳动时间作为决定商品价值的变量,才能保证商品能够卖出去实现其劳动价值。如果市场供过于求,产品卖不出去,产品的劳动价值就无法实现。价值被市场认可,被市场买走,才能实现。如果不被市场认可,就没有价值,这叫一文不值。无论消耗多少劳动时间,不被市场认可,都是无效劳动。

买方市场是越来越多的商品供过于求的市场,本质上是该商品生产能力的供过于求。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无法保证商品在市场上价值的实现。

一般我们认为市场是有价值规律的。当产能被压缩,产量减少时,市场价格会反弹,但只会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现代买方市场很难反弹)。原因是当时技术进步慢。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种产品的供过于求,说明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以及构成的生产能力的供过于求。由于当今的技术进步更快,这类商品的新颜色、新功能会不断推出,所以在这些新词的背后,并没有传统技术的持续支持,而是传统技术已经被淘汰;在创新技术的支撑下,新产品的价格会高于老产品,老产品的老款式卖不出去。所以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传统技术支撑的价值很难反弹。在如今的买方市场,一旦供大于求,相关的技术和产能也会供大于求。老产品一般不能反弹到原来的价格水平,所以不能实现平均劳动时间消耗构成的价值。

第二,我们国家从1997年开始进入买方市场是因为东南金融风暴。今天,我们的第三产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多一点。第三产业,或称服务业,是工农业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业。工农业以产品为特征,与商品生产有关。但服务业是以工农业产品为基础的,不一定只有产品,还有产品。从需求来看,人类首先需要实现对产品的需求,然后需要提高对相关服务业有无产品的精神和物质服务的需求。

显然,服务业中的很多服务是没有产品的,或者是非正规产品,比如旅游、存贷款、保险、证券、文化、信息、传媒等。我们如何量化所有这些服务的价值?这些服务都有价格,但我们如何用“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来定义和解释这些价格呢?

从这个角度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是不正确的,因为服务业往往不涉及商品。

第三,在买方市场中,工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必须市场化,不能供过于求。过度需求会破坏经济,也不利于商品劳动价值的稳定持续实现。

就农产品而言,季节性比较强。但是由于温室技术的普及,使得农产品的常年供应成为可能,所以也需要警惕供过于求的问题。就工业品而言,更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除了限产,市场应对供过于求的方法主要是创新和技术进步。市场经济中限产和创新的重要性,比创造价值的平均劳动时间更重要的是实现价值。限产和创新也属于劳动范畴,但不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劳动质量决定的。所以“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生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都会受到质疑。

买方市场的商品价值不是由“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劳动质量决定的。

当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并且这个定义仍然正确时,我们可以探讨抽象劳动的一般情况:

抽象劳动可以由以下内容构成:1 .时间空“思考”。Time 空由Time和空组成。就时间而言,每一次劳动都有两个方面:历史时间和劳动持续时间。从空的角度来看,每个劳动力的位置和空之间的状态有两个方面。抽象劳动的地点是指每个劳动的地点。空之间的状态有地面、地下、水下、空中空和太空。2.“质量”。这个素质的概念包括劳动技术、组织形式、劳动态度等等。就技术而言,包括科技创新、个人知识经验、生产设备水平等。从组织形式上,包括劳动协作形式和经营方式等。劳动态度包括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因此,抽象劳动不仅仅是平均劳动时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劳动质量的概念。在卖方市场中,由于产品短缺,适合用扁平劳动时间来简化价值来源。但在买方市场,由于生产能力总是供大于求,所以必须采用劳动力素质的概念来衡量和定位价值的源泉。

四。如何从供给的角度探讨价值的理论问题?从产业发展来看,需要注重市场导向,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等等。这些是企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路线,是不断实现劳动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不断提高劳动价值的途径。注重市场导向、科技和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是创造价值的最稀缺资源,而日常劳动创造则成为普遍的或基本的社会价值创造。(关于市值的问题,之前的文章已经探讨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动词 (verb的缩写)从需求来看,除了居民消费,还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比如农业基础设施,比如交通、公路、铁路、海运、航运空等。,可以刺激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劳动价值的实现。因此,劳动价值的规模扩张不是由与企业有关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与劳动质量、管理劳动的决策、管理、科研和创新密切相关,与“平均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相关性较弱。或者更具体地说,买方市场的价值不取决于劳动时间,而取决于劳动质量。

6.从决策层面来说,我们原有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是,当确定“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或者“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时,那么在卖方市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理论上就不能反映其价值产出,至少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

在卖方市场中,管理劳动的范围包括企业、事业的一切经济、政治组织形式,所以事业单位的劳动者也是劳动者,但不是价值创造者,是为价值创造服务的,是为价值创造服务的劳动者。价值创造者不都是价值服务者吗?说到底,他们也是服务于需求的劳务人员。因此,买方市场中相关事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价值创造者的服务者。这种服务服务于整个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循环发展,其宏观价值效益是巨大的,是微观企业的劳动价值产出所无法替代的。所以,企事业单位的劳动者都是服务于不同需求的劳动者,也是服务价值的创造者。

总的来说,涉及价值的理论是买方市场的大理论体系,而原有的一些理论是有的,比如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点保持不变。有些是没有的。例如,由于市场供求的变化,价值不能完全由抽象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抽象劳动的质量决定;价值并不完全由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构成,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于市场需求的服务价值。劳动者是服务价值的创造者,服务价值服务于需求,或者换句话说,价值是与劳动相关的服务。但一句话,价值来源于劳动,这一点没有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35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