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奸臣是怎么定义的?

历史上的奸臣是怎么定义的?,第1张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古至今,奸臣都是违背君主意愿,阿谀奉承,委屈甚至灭亡的臣子。奸臣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奸臣往往善于玩弄权术。奸臣有时候玩政治不是单纯为了多拿钱,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明朝万历年间,大太监鲍锋小时候陪伴皇帝,被万历称为“大玩伴”。你是说鲍锋缺钱用皇帝做合伙人吗?你不“冲”去有这段感情吗?

第二,奸臣往往身居高位。没有一定的地位,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不可能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南宋的,不是因为他是的宰相,金选他做代理人吗?有人说杀死岳飞是赵构的主意,但如果没有秦桧的帮助,岳飞不会很快被处死。

第三,奸臣往往穷凶极恶。唐朝的宰相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表面上对你客客气气,背地里却使暗招、使诡计。认识李的人都是谨慎而恭敬的。不了解他的人被他温柔的外表欺骗,最后被他迫害。

第四,奸臣往往贪婪虚伪。明朝的严嵩,号称“千岁”,我不在乎钱和钱,一有机会就发大财。连我都敢贪污工资发大财。简直快疯了!他对皇帝表现出极大的忠诚,非常谄媚。私下里,这位白胡子大臣称他为“子臣”。他欣然接受了。

5.奸臣往往不择手段来发泄个人的愤怒。宋朝的丁伟是宰相寇准的学生,后来宋朝的丁伟也是宰相。有一次在一次宴会上,丁伟宋朝看见寇准的胡子上有一粒米,丁伟宋朝马上亲自去擦。寇准直言:“你也是丞相,怎么能自己抹自己呢?”一句话,丁伟宋朝度闹了个大红脸,颇为尴尬。从此以后,只要有机会就到处陷害寇准。后来与曹皇后联合后,寇准被捕。

6.奸臣往往为了个人利益结成帮派。经常和一些所谓的“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明代的严嵩就是如此。一些奸夫为了组成“严党”,集结在他们周围,迫害忠良。

自古有忠臣有奸臣,忠臣与奸臣势不两立。皇帝需要这些大臣,不是为了区分谁背叛谁忠诚,而是为了互相制衡,让忠臣和奸臣离不开皇帝。避免哪一方变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这个时候,皇帝愿意做一个公正的判官和裁判,以反面教材来评判是非。为什么不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097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