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怎么评价胡适

历史上怎么评价胡适,第1张

胡适由美国资助,开始赴美留学。胡适有旧文化的基础。他是个聪明人,但谈不上去美国留学的目的。1917年,胡适留学回国。这时,他的视野已经完全改变了。他想用他在美国学到的东西来改造古代中国。不久,他和陈独秀掀起了新文学运动的浪潮,胡适举起了白话文的大旗,鲁迅也很快加入了新文化运动,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可见两人虽然立场一致,但背景却大相径庭。胡适是初出茅庐的学生,而鲁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胡适的大学毕业生不乏热情,而鲁迅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鲁迅比胡适冷静深刻得多。

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部小说是《狂人日记》,而胡适则擅长写新诗。在随后的几年里,两人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也互相承认对方是朋友和同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最早的选集《热风》告一段落。鲁迅对西方文明的热情迅速减退,转而创作有意味的短篇小说。他的生活经历起了作用。而胡适则踌躇满志,陪着他的美国导师杜威在中国到处宣讲他的实用主义哲学。这其实为两人的分道扬镳埋下了伏笔。

两人真正的决裂,是从他们对西方留学回来的所谓君子的不同态度开始的。此时的鲁迅脱离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甚至告别了教育部的工作,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以翻译和写作为生的知识分子。而胡适却热衷于与所谓的知识精英保持温暖,成为他们中最重要的一员,甚至依附于国民党的蒋介石集团。随着鲁迅思想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他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锐利的目光转向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包括对胡适的揭露和批判。

随着中国国共斗争的发展,胡适有意识地站在国民党蒋介石一边。直到共产党解放战争胜利,胡适还被列为战犯之一。鲁迅的地位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这绝对不是误解,而是必然的结果。

现在我们要把胡适一分为二。一方面,他是他那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标志性人物。他们迷信美国和西方文明,鼓吹全盘西化,认为自己是先进人物,自生自灭。这是他们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他们站在国民党一边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胡适对中国新文化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他还对以西方科学思想为工具的中国文化哲学研究做出了贡献,其中有许多是开创性的贡献。我们不应该和别人浪费时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4078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8
下一篇 2022-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