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安全意识

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安全意识,第1张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薄弱是一个普遍现象。在分析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途径,指出公共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参与公共安全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47[[文献识别码]A[文号] 2095-3437 (2014) 10-0147-02 I简介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年龄结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和特殊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公共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一方面,在中学阶段,他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成长。在我们国家,高考还是差录取,高校也分重点和非重点背景。学生高考成为高中的主要目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很多学校让位于单纯的文化学习。所以进入高校后,他们的安全意识较低。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校园社会化现象日益明显。然而,高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改善相对滞后,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加。特别是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校园,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广泛。此外,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公共安全意识,往往导致各种公共安全事件。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薄弱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比如,研究者曾对专科生的安全意识问题做过调查,结果显示,3.7%的专科生安全意识非常薄弱。15.5%的学生有一点安全感;68.4%的学生安全意识一般;仅有12.4%的学生安全意识较强。调查还显示,大学生对安全问题有足够的认识,80.8%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对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低下原因的研究表明,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公共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不懂法,做事盲目。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社会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参考文献[3]根据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如日常安全主要包括用电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出行安全等。,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低下已经成为校园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宿舍发生火灾,4名女生从六楼跳下,当场死亡。再次证明了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和意识的匮乏。不仅如此,很多大学生在公共场所对身边的危险缺乏敏感性。例如,大学生经常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和道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主要手段。本文认为,加强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教育。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不仅要针对大学生,更要从娃娃抓起,让每个大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各种安全知识,通过安全知识的丰富和积累,逐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样,学生到了大学后,会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训练公共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和意识,不仅仅是意识到周围的风险,自觉遵守各种法律制度,以减少灾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公共安全观念。在处理任何事件时,基本出发点都是为了规避风险,减少灾难的发生,也就是在做任何决策时,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科学发展观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思考。因此,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将公共安全教育作为学生最基础的课程。

2.编写专门教材,将公共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基础课程。

长期的课堂公共安全教育是不断提高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有效手段。教育部门要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组织专家制定相应的公共安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编写专门教材。

对于处于这个特殊学术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与中小学有很大不同。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安全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共安全观念,因为公共安全是涉及每个人生命财产的重中之重,没有安全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发展。年轻人,尤其是有知识的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只有他们在大学阶段就进行了公共安全教育,树立了安全理念,才能在任何决策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减少盲目性和只看经济发展的片面性,社会才能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加大宣传力度。

21世纪是信息世纪,网络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共安全教育和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工具,设立专门的网站,将丰富的安全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放在网站上。虽然我们建立了很多安全网站,但是宣传公共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网站并不多。因此,教育部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有必要建立更多的公共安全网站,并不断丰富其内容,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站了解更多的公共安全知识。

4.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要加强公共安全宣传,通过校园网、广播、校报、橱窗等多种宣传模式,让学生置身于宣传的海洋中;此外,还要组织安全辩论赛、消防演练、各种模拟安全事故等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把各种安全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安全观念。这些概念是培养学生自觉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前提。比如,2009年12月21日夜,河南焦作和新乡交界处发生3.6级地震,河南理工大学数万名学生在冰冷的学校操场和绿地中过夜。第二天,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立即开发了两本地震宣传资料,一本是地震知识介绍,另一本是地震逃生技巧,在学生中效果不错。

此外,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全国高校组织公共安全知识竞赛,掀起全国大学生学习公共安全知识的高潮,进而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2)通过公共安全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让大学生参与各种公共安全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实践公共安全有多种方式,其中常见的方式有:

1.通过公共安全大厅体验灾难,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让大学生去公共安全大厅亲身体验各种灾害场景,让每个学生在模拟灾害中掌握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比如北京海淀区海淀公园的公安大厅,分为交通、治安、消防、地震、水害、安全生产、人防、医疗八个展区。整个展区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包括ghost技术、VR交互技术等特殊的展示方式。通过数字模拟平台和环屏投影系统在4D动感影院的应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地震、火灾、海啸的场景,让从未经历过相关灾难的人们在安全有保障、刺激充分的情况下,再添一份“有惊无险”的震撼体验。这种体验会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灾害的破坏力,大学生更容易树立安全意识。

2.应急演习

应急演练也是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有效手段。高校要积极做好各种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如地震、火灾、体育场骚乱等。,让大学生可以参与到各方面的应急演练中,熟悉和掌握重大灾害发生时多人疏散的步骤、密码和应该注意的各个方面,增加安全知识的掌握和应急技能的提高,从而增加公众的安全意识。

3.参与防灾活动。

学校最常见的灾害是火灾,每个学院每年都要进行不同次数的消防演练,让大学生有机会参加防火活动,通过参加消防培训和消防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防灾技能。

三。结论。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进而培养他们的公共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允许大学生参加各种公共安全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灾害感受和防灾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61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