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第1张

安全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涉及内容广泛,应与高校的一切教育活动相衔接,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校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但是,安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从安全防范的角度来看,大学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外人士访问高校、举办讲座、讲学、出国留学、科技合作等的数量不断增加。日益增多,这使得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当前,要以“三种教育”为重点,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做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等舆论工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国家安全事关民族生死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每个大学生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第二,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第三,做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

保密事关党和国家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敌情意识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网络领域,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涉足网络。他们虽然有控制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则知之甚少,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当前,非法侵入高校校园网的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和教唆犯罪。针对上述情况,当前,网络安全教育重点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学校通过设立网络安全主页,及时发布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既方便学生学习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又能让学生一进入网络就感受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氛围,形成一道可以抵御境外反动恶势力侵蚀的“防火墙”。

二是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第三,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理论占领网络阵地。要教育大学生不要登录反动网站,不要观看淫秽、低调网页,不要下载传播反动、煽动性信息,不要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他们应该有意识地删除个人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反动信件,并确保这些信件不会被转发或投递。

实践证明,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校园网有害信息,是防止校园网被非法入侵的最有效途径。

(3)消防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加,消防重点部位日益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目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消防知识和自救逃生技能。一些学生在发生火灾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因为他们没有简单的消防知识,小火往往酿成大祸。有的同学因为缺乏火灾发生时的自卫自救知识和能力,失去了逃生的最佳时机,最后被火魔无情吞噬。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一是组织大学生学好消防法律法规,用好消防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消防观念。要教育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格按照消防法的原则和规定办事,自觉遵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二是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火灾时的灭火技能和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学校可以利用消防知识讲座、举办消防游戏、图片展,演示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开展模拟灭火训练,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三知”(懂防火知识、会消防知识、会防火制度)和“四会”(会报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扑灭初期火灾)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火灾的发生。

(4)防盗教育

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针对寝室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寝室盗窃案件的发生。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一般来说,防盗工程更注重人防、物防、技防。人防最重要的是防盗意识的树立和增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教育的程度和广泛性。因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大力宣传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头脑中筑牢安全防线。

二是利用典型案例开展防盗教育。针对学生宿舍盗窃案件严重的现实,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教育,强化学生防盗观念,自觉落实各项防盗措施,堵塞防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以“治安公告栏”或“治安通报”的形式,及时向学生通报学生宿舍被盗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第四,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在宿舍存放大量现金,不擅自与外人留宿,不丧失警惕引狼入室。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要提高警惕,随时询问,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5)交通安全教育

目前,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缺乏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如何有效预防大学生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一是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交通法律观念。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学生知道在交通活动中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二,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或交通安全月活动,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交通方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大多数学生可以相应地树立五种意识,即红绿灯意识、停车线意识、斑马线意识、路权意识。形成人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局面。三是加强大学生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应对交通状况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注意力、观察力和应变力。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开车和走路时注意力集中,注意观察,快速处理突发事件,从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6)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近年来,各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

如宿舍安全管理系统、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系统、消防安全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对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和自律意识差异很大,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违反规章制度,造成对个人或其他利益的侵害。

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学生对学校安全规章制度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还有一些学生无视学校安全规章制度,循规蹈矩,违反操作结果。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一是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学校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让广大学生充分了解安全规章制度的内容和要求,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要通过考试和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安全规章制度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是用血的代价总结事故教训得来的。如果为了省点力气和事而违反安全规章制度,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对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幸福不负责任。

使学生了解学校安全规章制度与校园安全、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二是抓好典型事故案例教育。组织学生对我校或兄弟院校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使广大学生达成“遵章守纪,违章出事故”的共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自觉抵制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是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事件。对学校违规违纪的学生,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让违规违纪者和周围学生受到教育,促进规章制度的执行。

(7)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加强,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中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感受到心理压力,表现出各种心理不适。

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抑郁、易怒等。,这是非常激烈的。如果不积极引导,很可能导致各种安全问题。近年来,学生中的自杀、打架和盗窃大多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第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学生安全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证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当采取普及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人际关系和谐、环境适应、健康人格、心理健康知识、挫折应对和心理疾病防治等教育。

它对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二要把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学校要通过设立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当事人,缓解其内心的紧张和抑郁。

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对违纪或有自杀念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心服口服,教育才能真正发挥震撼和影响学生心灵的力量,让学生的安全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八)自我保护教育

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社会和内部的攻击,但当面对攻击的威胁时,他们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这使他们处于弱势。

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卫能力非常重要。如何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教育?首先,我们应该教育大学生自我保护的内容,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应教育学生在受到非法侵害威胁时,及时向公安部门报警,以获得他们的帮助。

遇到抢劫、强奸、殴打、杀人等不法侵害时,要大胆采取正当防卫,保护自己和他人。根据我国法律,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当他们受到非法侵害时,要教育他们依靠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处理,而不是“私了”或“私了”。否则就会有先受害后犯法,甚至犯罪的结局。

二是教育学生邪不压正。应该教育学生在受到法律侵犯时不要害怕危险,不要惊慌。他们必须看到,“做贼心虚”是所有非法侵权者的共同特征。仗义执言,以正面压力打恶,以气势压倒他,迫使违法侵权人停止侵权,然后逮捕。如果抓不到,要记住违法侵权人的体貌特征,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重要线索。

应该引导体质较弱的学生,尤其是女生,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而不是“莽撞”。他们必须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善于思考,善于杂耍,学会“智斗”,用自己的智慧赢得呼救和报案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60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