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讽喻诗的理论主张

白居易讽喻诗的理论主张,第1张

不矛盾。

在诗歌创作上,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应时而作,歌诗应事而作”。他一生都在实践这个想法。

他年轻的时候,在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就和元稹一起创作了几十首《策林》。虽然只是模拟考试,但他敢于揭露黑暗,抨击腐败,把矛头指向朝廷官员、皇亲国戚,甚至天子本人。

《长恨歌》成名后,白居易一边担任左拾遗,一边致力于作弄帝王和文武百官,一边写诗批判时弊,写出了《穷人衣简单,心忧炭,愿天冷》《江南大旱,衢州人吃人》等一些著名的讽喻作品。

他不仅自己创作,还带领沈李、元稹等一大批同时期诗人创作,产生了《体恤农民》、《织女词》等一大批经典作品。

因为敢言、敢怒、敢谏,白居易的仕途自然坎坷,多次被贬。先后在江州、杭州、苏州等地任职。

他虽然是被放出国的官员,但在各地勤政为民,政绩斐然,尤其是在苏州,兴学兴修,兴修水利,做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多年以后,当地人民自发修建了“三贤祠”,以纪念苏州历史上最好的三位秘书:魏、白居易和刘禹锡。

此时无助的中唐,在“安史之乱”之后,宦官参政,朝纲不稳,藩镇割据,尾巴大得掉,盛唐气象早已荡然无存。

白居易的政治理念无法实现,政治家风度无法施展。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他那种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热情最终化为快乐的知行生活。

而性格和思想的变化自然导致创作风格的演变。在白居易后期的作品中,闲适诗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这种变化一点也不会觉得突兀。

而且在白居易看来,讽谕诗和闲适诗并不是不相容的绝缘体,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按照儒家的思想体系,讽喻就是忧国忧民,关注国家民生,属于“兼济天下”,而闲适就是以诗自娱,陶冶性情,属于“独善其身”。两者兼得岂不完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569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