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孔乙己》的现实意义

鲁迅的《孔乙己》的现实意义,第1张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1921年写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形象。他落魄,社会底层,连个名字都没有。但他不思进取,不面对现实,狂妄自大,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是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

Q虽然没文化,但是有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既麻木又可笑。他也有一点自发的革命诉求,但都是建立在小农意识范围内,不伦不类,明显是一个落后农民的典型形象。

鲁迅先生写这部小说,正是为了展现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以此来反映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写这个时期的农民,他们精神上的失落和失落。

阿q是个悲剧形象,几乎是个傻子,却被所谓革命政府指控为强盗,被绳之以法,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鲁迅先生写这篇小说“揭露人民的弱点”,唤醒人民的麻醉意识,最后提出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孔乙己》是鲁迅最早发表的三篇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另外两本是《狂人日记》和《药》。

孔乙己,2800多字,描写了一个懒惰、迂腐、可笑、善良的穷书生孔乙己的形象。他一生被人耻笑,因为偷了丁菊家的东西,残废了,最终痛苦死去。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这两部小说都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我还是觉得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表达的深刻思想比较有代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43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