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主城区以后的发展

成都主城区以后的发展,第1张

成都原来的主城区其实就是传统的金牛、武侯、青羊、锦江、成华五个区,还有高新技术产业区,基本在环城高速以内。2017年,成都主城区扩建,更名为中心城区,由原来的“5+1”改为现在的“11+2”。其中,增加的“6+1”是龙泉驿、新都、温江、双流、郫都、青白江、天府新区工业区,围绕原主城区。

成都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目前实际城管人口超过2000万。因此,传统的主城区已经无法承载其城市体量。与此同时,成都的城市触角实际上已经延伸到了所谓的二圈地区,同时二圈地区的部分区县已经与传统的主城区实现了无缝对接。而且流入成都的新增人口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流向了二圈区域。因此,在2017年之前,成都主城区扩容的城市条件已经基本形成。

成都传统的主城区,其实是由50年代初成都县的大部分和华阳县的部分区域组成的。最初分为一、二、三区,后来发展为东城区、西城区、望江区、龙潭区、万年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固定为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三个部分。但在90年代以前,成都的主城区只有东城区和西城区,主城区基本都在现在的一环以内。90年代以后,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演变为现在的锦江等五个城区。其中,90年代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主体,作为武侯区的辖区,自然成为成都主城区的一部分。

2016年之前,成都二圈的新都、温江在2000年左右已经由县改为区,而更早的青白江、龙泉驿在1960年就已经成为成都的市辖区。但当时成都二圈的这些区都是普通的市辖区,和主城的区别非常明显。2010年以后,随着成都的快速增长,成都主城区的扩张趋势其实已经很明显了。首先,工业区,包括高新西区,被视为和主城区一样。其次,双流、郫县的再开发也在加速。2016年底,随着成都二圈最后一个县郫县撤县设区,成都市辖区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这为成都主城区的扩建奠定了最终的条件。所以2017年成都主城区扩展到整个二圈。从这个时候开始,成都的中心城市开始变成“11+2”。

当然,尽管成都中心城区有所扩张,但由于城市基础不同,新提升的主城区域与原主城“5+1”区域仍存在一定差异。未来也是这些差异碰撞、融合、逐渐减少的时候。成都目前的中心城区“11+2”区域,前面的“11”是指中心城区的11个市辖区,后面的“2”是指高新区和天府新区两个产业发展区。这也是成都的一圈二圈。但后来改的新津,位于成都三圈,不属于成都新主城。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成都主城区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90年代以前,成都主城区主要是指一环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东城和西城区。90年代以后,由于成都的扩张,主城外围区域被重新整合,成都主城被扩建,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老主城“5+1”区域。2017年,随着成都城区的进一步扩大,双流县、郫县相继改区,原主城周边二圈的区全部改完,于是2017年成都主城成功扩大为现在的“11+2”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33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