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什么特点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什么特点,第1张

网络安全发展方向与我们信息系统和黑客攻击技术的技术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我来说说我的网络安全知识。

建筑“零信任”趋势谈“零信任”建筑。数码智风先带你看看防火墙最传统的可信机制:

①传统的可信架构

配置过传统企业防火墙的工程师应该深有感触。防火墙中有两个区域:

信任区域:这是一个受信任的区域。一般这个区域连接的设备属于高安全性区域;

不可信区域:这是一个不可信区域,一般认为该区域的设备属于低安全区域;

而且默认情况下,高安全性区域可以自由访问低安全性区域,低安全性区域不能访问高安全性区域。借助这一机制,黑客可以利用反向连接木马轻松绕过防火墙的连接限制。

这种基于默认信任的机制不仅存在于防火墙中,也存在于很多软硬件甚至现实生活中。例如:

社交软件:默认信任好友;

操作系统:默认情况下受管理员信任,

应用程序:默认情况下,来自制造商的补丁程序是可信的。

正是这些可信机制造成了很多黑客攻击的安全事件。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任何软件和硬件都是人设计出来的,本身就有缺陷。同时,黑客具有破坏性,他们总是比你先找到漏洞。因此,如今的网络安全架构越来越倾向于“零信任”。什么是零信任?

②新的零信任架构

零信任架构:顾名思义,系统默认不信任任何东西或任何人。如果您想要通信和交换数据,您必须具有以下机制来确保安全性:

通信过程必须加密:防止传输过程被窃取或篡改;

必须经过身份验证:确保身份正确无误。现在单一的静态认证已经不被认可了。必须是多因素认证,多因素认证中需要有一项是动态认证(即密码会随时间动态变化,比如短信验证码)。

证件和资料:进入前必须进行安检。包括但不限于反病毒和行为沙箱检测。许多“影子”系统甚至会部署在网络中以吸引黑客。如果黑客攻击,一旦影子被攻击,网络安全系统立即找到黑客。真正的系统可以尽快得到保护。

人员: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都需要身份认证,同时需要记录所有操作过程。

技术的多重整合

零信任架构的趋势在支志峰前面讨论过。由于这种趋势,安全技术趋于多样化。黑客很容易因为不整合,不开一扇门,而一个个突破或者绕过。但是,当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时,要取得突破是非常困难的。

这种趋势也是黑客技术发展形成的。我们都知道真正的黑客是一群高智商的计算机人才。他们不仅懂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密码学、社会工程,还懂编程,精通网络。而且,现在很多黑客都是有组织的攻击力量。如果仍然采用多种单一手段进行保护,很难保护重要IT资产的安全。

因此,未来的安全技术必然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同时,每个设备可以快速响应。也是防御的正规军。前面提到的零信任已经在向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了。

倾向于安全实战。

纪志峰最后想说的是,趋于安全实用,是未来更进一步的目标。要知道任何事先计划好的行动都会暴露出一些缺点。因为我们的安全人员被蒙在鼓里,黑客也被蒙在鼓里。我们的行动和技术都会被异地的黑客获取(连安全人员都成了黑客)。黑客会立即开始研究我们的安全漏洞。一旦被发现,他们就会发动攻击。要知道安全人员开发一项新的防御技术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黑客只是在寻找漏洞,可能几天或者几个月就能找到一个不起眼的漏洞。所以,照这样下去,安保人员将永远落后。

基于以上情况,未来的安全防御也需要实用,就是要能够应对任何可能的漏洞。那怎么处理呢?

首先,系统是隐形的

和黑客一样,我们也需要隐藏自己的安全系统,不让黑客看到。当然,这里的隐形不代表设备黑客不知道。但无法访问互联网上的安全系统。我认为:它不应该有IP,而是一个串联在网络中的隐形检测设备。唯一的管理接口是带外管理接口。而且必须去设备现场操作。这样黑客就不知道安全系统部署在哪里,如何规避。会大大增强安全性。

第二,攻守兼备。

我们未来的安全系统不应该停留在防御技术上。应该有反击技术。比如黑客发起攻击,我们的安全系统一旦检测到攻击,就立刻保护真实系统,立刻反转源头。找到黑客的攻击源,封锁攻击源并立即通知网警进行抓捕。

第三,系统自愈。

我们未来的安全系统应该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如果黑客攻击,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在阻断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愈能力,对受损的配置进行自我修复。

技术主流通过前面的分析,大家应该不难发现,未来的技术方向已经成为主流。未来技术不再是独立的,某项技术会成为主流。而是一个健壮的安全体系(包括:防御技术、安全管理系统、反击技术)。

总之,安全无止境。要想做好网络安全,就要有系统的思维,知己知彼,与时俱进,构建安全防御体系。我是数学才子,用经验回答问题。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评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208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