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成就

陈独秀的成就,第1张

《觉醒时代》播出后,很多人都被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先生圈了起来。

但是,有人说,这部电视剧是不是把陈独秀先生捧得太高了?

其实陈独秀先生的前半生还是很还原的。这部剧的故事大多发生在1921年之前,所以毫无疑问,陈独秀先生是当时一位坚决的革命者,是新文化运动的昂扬领袖,是青年学生的偶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至于大革命的错误,觉醒时代没有错误,历史书上有。功德是功德,但是太多了。不能放在一起讨论,更不能用错误对一个人下定论,否定他所有的成就。

其实这几年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已经比较客观公正了。早年因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结论和网络上一些知名学者的抹黑,在很多人眼里,陈独秀的名声似乎不如胡适。事实上,这是极其错误的。在当时的人看来,胡适不配给陈独秀穿鞋。老师和同志们都说陈独秀是当时“思想界的明星”,叶挺将军说陈独秀是“灯塔”。

对鲁迅、陈、胡的评价是:如果把军事战略比作一个仓库,独秀先生的想法是在外面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字:“里面有武器,要小心!”但是门是开着的,里面有一些枪和刀。一目了然,不必提防。石知先生把门关得紧紧的,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里面没有武器,请不要怀疑。”自然,这可能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像我这样的人——有时不得不横向思考。

这一点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就是后来教员的同志们所说的:“陈独秀先生是光明正大的,从来不搞阴谋诡计。”

他后来的许多错误都与当年的国际形势、共产国际的错误判断和错误指挥、他个人的一些性格以及早年组织的不成熟有关。老师和同志们曾说,这是“童年必然的事”。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必须承认事物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硬汉”,只有不断成长和自我革命的组织和领导者。

陈独秀先生,你就把他想象成一个有才华有良心的老顽固吧。

这个老人意志坚强,头脑清醒,文笔好,积极向上,对底层人民有同情心,但他也是一个旧时代教育出来的文人学者。他容易情绪化,看起来比较激进,但也容易“把别人想得太好”,不够现实。

后来他自我批评说:“有人说我恶,有人批评我脾气暴躁。其实脾气暴躁是真的,但恨恶邪恶也不尽然。我对邪恶缺乏严肃坚决的态度,有时甚至容忍邪恶...因此,我错过了多少大事,上了多少当……”

这个自我评价很现实。我们来回忆一下,他真的“把吴稚晖、胡适、蒋介石、汪精卫、张想得太好了”。

他说“他的一生就是做一个反对派”。他反对清朝,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反对蒋介石,反对国民党,被托派选为“总书记”。最后,他反对不切实际的“托派”,被托派开除...你会认为这个人“完全不合群”。

他的生活其实很简单。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指挥,20世纪20年代进步青年的精神领袖,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

早年老师视他为导师和偶像,因为他名声太大,才华太大。其实在《新青年》前期,他基本都是自己写杂志。世界上没有人知道陈军的名字,他两个字就能找到资本家投资。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大V”。

他一生致力于反对封建主义,倡导“文学革命”。三年后,白话文教学风靡全国,这是他的成就。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旧学水平更高,曾自称“桐城谬误,他选择学优步”。小学训诂大师,造诣很高的老学人,著有《古音阴阳交例》、《玉莲类编》、《荀子韵表与考证》、《史说》、《老子考证》等。

在20世纪20年代,虽然李大钊同志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但真正让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风靡全国的是陈独秀。因为这个国家没有其他人有他的影响力。

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句子、名词,都是陈独秀创造的。比如北伐时著名的口号“打击列强,消灭军阀”,其实就是陈独秀提出的。这些国民党老乡绅怎么能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理解得如此简洁犀利?就连“国民革命”这个名词也是陈独秀发明并定义的。

总而言之,陈独秀的文笔、思维、胸怀,更适合做党的宣传员、执笔人,而不是组织者、领导者。他是一个文人革命家,政治能力并不突出。

其实陈独秀从一开始就看不起国民党,也反对“国共合作”。他从一开始就痛恨国民党,国民党封建遗毒非常严重,帮派林立,帝国主义不清不楚。他早就说过,“如果国民党加入共产党,十个有九个半会被开除。”但当时共产国际的态度是支持国民党,陈独秀别无选择。

这一点在电视剧《中流击水》里讲得很清楚。你可以看看。建党后与国民党的斗争与合作大体符合历史事实。

此外,陈独秀从一开始就反对中国共产党完全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他甚至一开始就试图用自己的收入给党组织的同志发工资,拒绝接受苏联的援助...但是这太理想化了。

最后不仅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还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不可避免地滑向右倾机会主义。他把革命的领导权和党的生死存亡完全交给了蒋介石和汪精卫,犯了重大错误。虽然过程中有很多事情他无法掌控,但作为党的总书记,他是有责任的。

在国共合作的整个过程中,他曾多次表示,“在强调一切工作都属于国民党的同时,我关心共产党的独立性。你说我该听谁的?”

但是直到四月十二日发生反革命政变,直到汪精卫政权也叛变革命,开始屠杀共产党,他都没有表现出明确而坚决的斗争意识...这么说吧,他头脑清醒,但总是抱有幻想。

1927年大革命失败,辞去总书记职务,被排除在中央委员会之外,定性为“右倾机会主义”。蒋介石到处悬赏捉拿他,他的同志们都在批评他。苏联代表禁止他参加会议。罗米纳兹在湖南开会时,甚至要求所有中共代表在进入会场前写下“打倒陈独秀”的条子。

这时,共产国际要他去莫斯科学习。

他脾气倔犟,拒绝去莫斯科,拒绝出席中共六大。“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在苏联召开?”

他躲在一艘船里,直到半夜才能上甲板透透气。看着滚滚的江水,他气愤地问朋友们:“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知道还是外国人知道?是我了解中国革命还是斯大林了解中国革命?如果我们想研究中国,为什么不能在中国研究?还让我去莫斯科读书?”

最后他感叹,“中国人还是要领导中国革命”。

听他的话,你是不是很像后来的某个人?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先见之明”?可惜他没有那么强的信念和意志,他的《愿景》发表的时机也不对。

但是,就个人的政治操守和品格而言,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他的两个儿子惨死在国民党的屠刀下后,他也因“叛国罪”被捕入狱。在法庭上,他本可以配合张的辩护陈述“反共”而免于牢狱之灾,但他却说“张说的是他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意思是“我没有犯叛国罪,我背叛了国民党。”

他在南京的监狱里呆了很多年,直到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日本人的炸弹到了南京,南京国民党监狱的看守开始跑路,他才被释放...

1938年8月,当陈独秀卧病在床时,中国共产党驻渝代表周恩来在辛亥革命老战士云山的陪同下看望了他。一进门,周恩来就亲切地问道:“杜修先生,好久不见,您好!”朱云山接着说:“独秀先生,您在百忙之中,从重庆赶来看您。”陈独秀说:“恩来云山你好!非常感谢你来陈某看我。”

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继续劝说陈独秀,希望他放弃个人偏见和固执,写一份回延安的检查。陈独秀说:“寿长死了,死了很久了.........................................................................................................................................................我不想被牵着鼻子走,那我凭什么让大家分崩离析?”再加上后来离开苏联的王明的阻挠和陷害,陈独秀最终没能回到党组织。

出狱后,他立即投身于抗日宣传,不断发表文章和讲话,宣传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托派放出了很多歪理邪说,比如“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助下推翻蒋介石反动政府”...陈独秀大怒,怒斥他们“反共反国共,不反帝,自以为最革命”,“太可笑”,“太没有血性”。于是他公开宣称:“我不知道中国有没有托派,反正我不是托派”。

事实上,托派也“解雇”了他。

他一生都把自己和儿子奉献给了中国革命,但他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利益和名誉.....陈独秀晚年亲人凋零,贫病交加,孤身一人。张叛逃后,曾代表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给他送钱,试图拉拢他。结果,他断然拒绝,甚至叫人给张捎个信,“叫他不要再来了。”

他真的是一辈子的“反对派”。

他的立场也没有改变。他在国民党监狱时,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曾来找过他,认为他被“开除了党籍”,肯定会怨恨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结果,他发现“他仍然视自己为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无法被说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301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