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家谈当下中国经济:问题与机会

三专家谈当下中国经济:问题与机会,第1张

[文/观察者网王慧]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中国经济最新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

从全球来看,9.8%的增速已经足够耀眼,但需要承认的是,下半年,中国面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三季度GDP增速4.9%,低于国内外经济学家和机构的普遍预期。

因此,一些西方媒体抓住4.9%这个数字,对中国经济大做文章,甚至声称“中国正在失去复苏势头”。

BBC: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表明(中国)正在失去复苏势头。

彭博:中国经济放缓的风险比市场意识到的更严重。

中国第三季度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季度经济将何去何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的“引擎”在哪里?中国会像2008年金融危机后那样,再次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和拯救者吗?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在第九届世界汉学论坛期间采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局长陈文玲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

在“中国十五计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分论坛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等国内外学者也就相关问题发表了看法。

陈文玲和张延生一致认为,中国在2021年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6%以上的增长目标没有问题,有希望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的8%的年增长率。

陈文玲:4.9%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季度18.3%,二季度7.9%,三季度4.9%。中国不断下降的经济增长率引起了许多担忧。在分析三季度“破5”的增速时,基数效用是不能忽略的。

去年,中国经济在四个季度中绘制了一条上行线,分别为-6.8%、3.2%、4.9%和6.5%。去年的经济走势是“前低后高”,自然预示着今年会是“前高后低”。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除了基数效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短期内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在谈到外部原因时,陈文玲首先提到,国外的疫情还没有完全解决,国际上堵、断链的问题还很严重,国际物流体系被封锁。无论是苏伊士运河被封锁,还是洛杉矶港被“平”,对中国的影响都很大,因为我们是最大的出口国。

二是美元流动性泛滥,持续放水。现在出现了通货膨胀,美元仍然没有真正收缩,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没有收缩,美元的低利率没有提高,美国国债的规模没有减少。而且美国财长耶伦多次提到的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也没有解决,一直推到12月3日。

美国的债务上限是美国对世界及其借款人的承诺,也是美国信用的承诺。这个承诺能不能维持,关系到美元体系、美债、国际流通会不会在这个美国国债的压力下崩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美元继续放水,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通货膨胀。如果美元缩水,会加速美元流向美国,导致很多国家美元短缺。世界经济将陷入因美元政策调整而导致的新的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危机将极大地影响中国。

在分析国内原因时,陈文玲特别提到了目前备受关注的煤电矛盾。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如大规模去产能,碳排放控制,煤炭涨价,但电价不涨价等。,国内一些发电企业减少产能,导致电力短缺,影响了很多省份。

她继续分析说,舆论因素不可忽视。今年我国多个省份发生洪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也影响了我国的水力发电,水电在我国约占20%。

“火电受煤影响,水电受洪水影响,核电不受影响,但比重比较低,只有5%左右,解决不了大规模缺电问题,”陈文玲说。这一波限电、限产、限时,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

不过她也强调,这种情况是意料之外的,不是正常现象。我们国家的电力一直是过剩的,从来没有出现过用电的问题。“现在是因为上面说的四个按钮绑在一起,导致限电限产的情况。以后怎么解开这四个扣子,是个大问题。如果第三季度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影响第四季度的增速。”

杜大伟VS张延生,中外学者对中国经济的不同看法

在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中国十五计划与世界经济复苏”分论坛上,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也分享了对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达到4.9%的三点看法。

首先,杜大伟认为中国在不同领域的政策是一起出台的,并且相互冲突。

他说:“中国目前对国际旅行有严格的限制;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房地产贷款正在不断收紧;停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管制严格,但地方政府有时为了达到碳排放目标,鼓励企业关停;互联网反垄断加码,阿里、美团、滴滴等公司都受到了处罚。作为一个国外的观察者,我认为孤立来看,有些目标是合理的,但是现在不同领域的政策一起出台,最后又相互矛盾,给中国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第二,杜大伟表示,全球投资者担心中国的监管。“一些国际投资者认为,投资中国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他们认为,中国的监管可能在不同领域加码,可能会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大的制约。我不知道中国是否能做得更好,更好地向外界传达很多关于监管的信息,否则一些私人投资者会有想法,这对中国经济不利。”

第三,他提到中国与许多地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虽然我刚才提到了私人投资者对中国的监管担忧,但中国与外部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协定可能会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框架。特别是现在中国已经申请加入CPTPP来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如果能落实好,我想会给国际社会带来积极的信号,让他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信心。"

杜大伟在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发言。来源:观察者网

对于杜大伟的三点分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延生一一回应。

张延生说,“杜大伟先生提到了几个问题,包括煤电、反垄断、双碳双控等。这些确实是今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焦点问题。2020年是中国的收官之年,以解决绝对贫困为标志。过去40年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同时,今年也是元年,代表着新30年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开始。就中国而言,这是一次伟大的时代转型。这种转变将使我们在许多方面采取新的措施,遇到新的问题,如反垄断、煤电矛盾等。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国内外各种复杂问题的叠加。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这一年很像1978年,一个新时代开端的探索。中国有句话叫‘风光无限,眼界大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

在Observer.com的专访中,张延生提到,去年,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也是主要国家中经济刺激最少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国经济达到比如说8%左右,完全是靠自身内生动力支撑的,而不是靠经济刺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预期值是6%以上,经济合理区间特别宽。“这表明中国政府今年不希望高增长,而是注重短期稳定、中期结构改革和长期高质量发展。”

英国《金融时报》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足以阻止其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优先考虑长期结构性改革,而非短期增长。”

张延生说,从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表现来看,经济速度低的时候,就是结构、方式、动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经济不放在增长的目标上时,它的结构、动能、模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压力变化。如果这种压力能持续2-3年,我们的经济模式就能成功转型,也就是过去40年的结束,下一个30年的开始。其实这是在为更强大的中国的增长动力积蓄力量,改变思路和方式。

对于杜大伟提到的第二点,即部分投资者认为“对华投资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张延生回应称,“这个判断可能与美国商会、欧洲中国商会、日本中国商会等对中国企业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不同。中国改善投资环境的努力还需要长远的眼光,未来要关注中国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创新环境等等。”

至于第三点,中国正在申请加入CPTPP,张延生表示,CPTPP的标准高于RCEP,中国申请加入意味着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充分准备。下一步,中国将继续推进市场开放、体制开放、创新开放,与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

陈文玲补充道:“投资者应该对中国有信心。中国在疫情上打了一场漂亮仗,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中国经济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永远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马上就解决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体现在我们纠错能力强,政府行动快,企业整体跟进能力强。所以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复苏的态势不会改变。我们的制造优势和贸易优势不会变,我们的市场红利也不会变。”

中国经济总体表现良好,但第四季度增速可能放缓。

展望四季度中国经济,张延生认为,稳是大局,要稳中求进。“短期是稳定,中期是结构性改革,长期是高质量发展。因此,在第四季度,短期的稳定,中期的和解和长期的变化将继续。”

在张延生看来,第四季度保护市场主体最重要。因为煤电矛盾,受限电影响最大的是市场主体,尤其是那些下大力气节能减排、利税贡献大、经济效益好的耗能企业。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对高耗能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如何提高高耗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考虑到上面提到的基数效用,由于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增速为6.5%),有机构预计今年四季度增速可能放缓,可能回落至4%-4.5%。

尽管如此,陈文玲和张延生都认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6%的目标没有压力。

虽然仍然面临一些压力,但中国经济的总体表现是好的。IMF在10月份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1年中国GDP将增长8%,而美国GDP将增长6%。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世界发展的动力在哪里,中国还是美国?

“我认为他们都是,”陈文玲说。“美国的经济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以上。中国还在后面,但是中国的发展趋势和平均增长率都高于美国。另外,我们的基础设施比美国好,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领先全球。未来我们的市场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全球消费中心,全球交易中心。我们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制造系统和最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你认为未来的引擎会在哪里?我想一定是在中国。”

她还补充道:“现在美国的经济规模很大,占很大比重。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复苏,它的复苏也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

此外,张延生还提醒,在后疫情时代,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在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的形势下,更要在世界经济中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他解释说:“2009年,中国GDP占全球的8.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每年超过30%。但2015年美国大量回笼并开始加息,全球资本流向美国,中国损失大量外汇储备。”

“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张延生说。这次我们讲的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我们的经济刺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小的,我们的宏观经济杠杆率稳步下降,所以我认为我们这次的应对是好的。

专家简介:

陈文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务院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专家,中国区域论坛50人、中国流通G30论坛、中国文化产业论坛30人成员;南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诗词学会顾问(第四届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国际战略、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循环经济等。目前已出版著作30余部,在国家核心期刊和权威媒体发表文章600余篇。在国务院研究室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工作多年期间,参与了大量国家重要战略研究、决策研究和政策研究,提出的许多建议被采纳并转化为国家战略、决策或政策。参与国家相关文件、领导讲话、政策的制定。主持研究中美关系、国际经济形势、一带一路问题、中国宏观经济和对外开放等重大问题。

张延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他的专业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等。曾获孙经济科学著作奖、国家发改委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并承担了2008年11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讲解。

杜大伟: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国际贸易播客《杜大伟与理性》主持人。他是亚洲经济和美国与亚洲关系方面的权威专家。他最近与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合著了一本新书《中国2049》。从2009年到2013年,杜大伟是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和金融特使。在财政部任职之前,杜大伟在世界银行工作了20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718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