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关隘都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关隘都有哪些,第1张

在冷兵器时代,关隘在战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为帝国战略中举足轻重的考虑因素。

先从先秦、汉、唐、宋、明这些重要的时代说起,这些时代在当时发挥了最重要的历史作用。

在先秦时期,函谷关是一座宏伟的函谷关,将战国分为秦国和关东。从今天的地图上看(下图标记的黄点),2000多年前的函谷关位于三门峡西部,华阴县东部。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能看到它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两边都是高山。所以,当年秦国无论是想自保,还是想争夺天下,函谷关都是关键咽喉,关东六国要想遏制秦国,就得拿下函谷关,堵住秦国的出路。魏文侯初年,吴起镇守西河时,牢牢占据函谷关,让两代秦军寝食难安,改革后穆公被商鞅夺回。从此秦国如天助,可攻可退,战略战术上可守可守。六国也有同盟叩关,但“逡巡而不敢入”(西汉贾谊《论秦》)。

古观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据说著名的道教经典《道德经》就写在这里,五千字,道出了东方传统哲学的真谛,影响了中华民族成千上万人的文化传承。后来的佛、儒、道都深受影响。

汉代的玉门关,是元朝西汉元年。霍去病发动“河西之战”,收复疆域后,汉朝随即建立玉门关,并在敦煌设四郡,那一带逐渐稳定。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丝绸之路的开通,玉门关都成为了历史的起点。从这里向西,是长城,是异国之旅的开始。从这里向东,是家与国的拥抱,是温暖与安全的家。政治上,玉门关是汉朝统治西域的关键支撑;经济上,玉门关是繁华商旅的中转站;文化上,玉门关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交汇点。

玉门关位于今天敦煌的西部。下图中的蓝点,在今天的地图上依然能感受到它千百年来的苍凉。

唐代的潼关是唐代最值得关注的,因为安史之乱代表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潼关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最关键的一幕。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十一月起兵范阳,十二月已奠定东都洛阳。唐玄宗不得不和中风瘫痪的名将葛一起驻守潼关。最终由于唐玄宗的战略决策失误,葛被迫由守转攻,导致葛全军覆没。最后,唐玄宗被迫向西逃往蜀国。从他放弃长安的那一天起,唐朝就不再是统治贞观时的唐朝了。

用今天的地图logo,大概是在华阴县城的位置,如下图浅蓝色圆点所示。我们可以看到,潼关在先秦时期就接近函谷关。两地相距约70公里,中间狭窄的通道叫“函谷关”。可以说,函谷关的东端是函谷关,西端是潼关。

那么为什么唐都长安的门户是潼关而不是函谷关呢?东汉以后,黄河水位下降,在函谷关以北形成了开阔的河漫滩。到了唐朝,函谷关不再是万人敌不过的主阵地,一人守着,潼关的战略价值就凸显出来了,而且离长安很近,后勤补给非常方便。所以唐朝以后,潼关得以保留,函谷关逐渐成为历史。

对于北宋来说,瓦桥关、义津关、淤关这三关几乎和秦汉长城一样重要。因为失去了十六州,北宋首都开封直接受到契丹铁骑的威胁,在空旷的华北平原几乎无险可守。好在后来的周朝,柴荣宪打下了瓦桥关和义津关,号称三关。北宋名将杨()长期驻扎于此,确保了中原地区的安全。

关3的位置在今天河北雄县霸州一带,如下图橙色位置,下方底部是宋朝都城开封,距离不远。

明代山海关有明朝。山海关外,一直是明朝和女真族的战场,是明朝抗击异族的最后一道防线。只要过了山海关,首都基本就没了。当然,有几次少数民族政权会绕道从山西入侵掠夺,但从战略上讲,要攻占中原的山海关。后来民国时期,冯军入关,日本侵华,解放战争,都经过这条重要的道路。

让我们看看地图。从现在的位置来看,大概在秦皇岛的东面,靠近渤海湾。看第二张图,它显示了长城的位置。很明显,山海关北面是一条长长的长城,几千年来少数民族的骑兵对长城无能为力,所以山海关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关”。

明朝末年,李自成的大顺军进攻京城,向重兵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发出邀请。没想到吴三桂在京城的家遭到了大顺军的迫害,于是吴三桂投靠了满清的统帅皇太极。后来,大顺的军队在山海关下与满清和吴三桂的军队打了一场大仗,战败后回到北京,然后弃京南撤,大顺很快就被打败了。山海关的成功攻占也帮助满清制定了中原战略。

以上,结合地图,简述这些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477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