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本投入中国多少兵力

抗战时期日本投入中国多少兵力,第1张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所有投降地区共接收了1272023名投降日军。解释一下,这个地区包括越过北方的朝鲜俘虏,但不包括东北,也不包括12428人。但抗战时期重庆政府军的峰值兵力达到了惊人的650万人。换句话说,为了完成抗战战场上的战略平衡,国军必须保持五倍于日军的兵力!

所以,这是第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国力和军力的差距,国军的战斗力低于日军,所以要以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这意味着国军面临的征兵和补给压力至少是日军的5倍。当时日本人口近1亿,而中国人口约4.5亿,不到总数的5倍,所以人口总数的优势当然被抵消了。

第二个原因是双方的征兵制度不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行现代“义务兵制度”的国家。和平时期,适龄男性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服役两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务兵”。在此期间,他们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退伍后自然成为“预备兵”(或超龄后成为“预备役”)。如果战争规模需要全国动员,那还是有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

具体规定现役军人退出现役后必须服预备役,服预备役满三年进入预备役。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是参加过军事训练的学生和其他适龄青年。日本人登记了所有的预备兵、预备兵和两类补充兵。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他们可以动员起来,以便补充前线部队或建立新的部队。

1937年7月,日军理论总兵力为448.1万人,其中战斗兵199.7万人。什么是战斗兵?指现役官兵38万余人,预备役军官73.8万人,预备役士兵87.9万人(不含军官),全部接受过充分的军事训练。此外,第一次补充兵员157.9万人,第二次补充兵员90.5万人。两者的区别在于年龄和身体状况。

当时日本总人口是1.05亿(包括海外殖民地),这个动员比例已经很大了。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动用了预备役人员。

但在旧中国,自古至今仍实行“募兵制”,即当兵全凭自愿,任何单位要征兵,都会在街上摆摊,能招多少就招多少。“好铁不钉,好人不当兵”的落后思想让很多壮丁不愿意参军,所以征兵制度完全不靠谱。再加上国内军阀混战,直到1936年国民政府才试图改变征兵制。情急之下,只招募了50万壮丁进行训练。

当时全国180个师的现役部队约200万人,可用新兵50万,总人数只有250万。然而,日本的现役部队虽然人数不多,但预备役部队人数却远远超过中国,总人数可达近500万,反而在数量上超过中国。另外,1936年新招募的这50万人,基本都是沪宁战役后补齐的。下一步该怎么办?那就是逼那些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壮汉”。

(征兵旧照)

然后触发了第三个原因。一方面,被国军征召或俘虏的壮丁逃亡严重;另一方面,仅仅经过三个月的简单训练(有的还不到三个月),就被火速送上战场。这种个体素质决定了战场上的伤亡比例远高于日军。一场战斗下来,1000个侵华日军损失至少是自己损失的3倍,只好接着抓壮丁,弥补野战军训练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从1937年到1945年春,全国军队征集壮丁1355万余人,其中应征入伍的只有1169万人。可以发现,至少有200万人逃离或被虐待致死。很显然,日军在这方面的损失要小得多,他们的新兵基本上可以全额到达战区。老蒋抗战后期,由于国军在新兵招募、训练、募集、补充过程中存在太多漏洞和陋习,军政部兵役局长被枪毙。

(日本新兵补充)

第四个原因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人口密集地区迅速沦陷,使得国民政府失去了很多可以招兵买马的地区,比如之前失去的东北,以及后来被日军控制的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很多都是人口大省,不能去日占区招人吧?即使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军也是一败涂地,损失了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6000万人,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抗战时期四川、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贡献了大部分兵力?因为这些省份仍然由国民政府控制。云南、贵州、贵州等省人口并不密集,但他们尽了最大努力抗战。比如74军的师是贵州遵义。所以抗战后期,这支皇军的士兵很多都是从贵州过来的,因为他们别无选择。

日本人很恶毒。当然,他们也知道人口是一种战略资源。因此,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他们也在竭力破坏中国的抗战潜力。其中之一是大规模屠杀年轻人、战俘和疯狂招募年轻人。华北、华东地区大量青壮年被带到东北甚至日本做苦力。而且日军还经常对国民党统治区进行“清剿农村”和“近路突击”,即攻即灭、蹂躏后撤退。比如常德会战、浙赣会战、长沙会战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此外,还要考虑第五个原因,即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也分离了一部分适龄士兵。到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的总兵力将接近120万人,还有大量的游击队和民兵。当然,他们是不能被国军征召的。其实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伪军很多,望你也在抢重庆政府的兵。

个人还得补充第六个原因,就是国军作战指挥能力严重低下。从战区级到野战军军师,大多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佳。一方面,它们在战场上造成太多不必要的伤亡。另一方面,各级军官对部队的指挥能力差,整个团、营经常被日军消灭或打散,造成俘虏增加,损失增大。所以,为了维持部队的建制和建立新的部队,没有必要。

所以1942年以后,经过五年多的战争消耗和前面提到的六大原因,国民政府的军事资源真的到了近乎枯竭的程度。理论上,世界各国都不会在战争中招收大专院校的学生,因为这是保证一个国家战后文化传承和社会重建的需要。但是重庆要成立“青年军”,已经说明了事态的严重性,除非万不得已,绝对不可能做出这个决定。

中国娃娃兵很多,但到抗战结束,日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太平洋和中国战场的巨大伤亡,以及战线的不断扩大,日军原有的480万预备兵根本不够用。除去上百万的伤亡,他们在投降前实际上是扩编拼凑了600多万的军队,新兵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

你想一想,就知道里面充满了什么:从14岁到60岁,有很多娃娃兵和老人,也有很多不合格的人。抗日战争,是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一场惨烈斗争。中国人凭着毅力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付出的牺牲当然远大于对手,包括人口的代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41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7
下一篇 2022-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