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鸿沟让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起来

跨越鸿沟让优质教师资源共享起来,第1张

资料来源:Guangming.com

[专家观点]

作者:刘景海(上海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科技司“智能环境下适应性学习与应用实践社区”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市闸北八中原校长)

上海OECD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多次获得世界第一。成绩的背后有许多开创性的经验,如重视校长和教师的培养、集团化办学、加强初中、委托薄弱学校、建立教研制度、形成研究文化等。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经验是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仅包括优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还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创造和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创新。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基础教育各科“空中产阶级”的教学创新。借助一屏技术,全市学生可以共享最好的师资资源。这一举措为大量普通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最好的教学范例和资源支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在不久的将来,上海将通过市区两级数字基地的建设,弥合市、区、校、师之间的差距,进一步让资源流动和大数据回收分析成为可能。上海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建设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不仅制定了标准,还提供了案例,汇聚了多样的数字化资源,开创了智能化背景下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新时代空。

信息化赋能教学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归一化应用,可以生成数据。基于数据的教与学可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成为可能。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学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我们正在为此而努力:通过设置优秀的跨校教师,基于学科标准开发课程包,针对学习情境,嵌入小工具,通过互动和自我建构,帮助师生逐步走向自适应的个性化教学和学习。

《光明日报》(2021年09月13日07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207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