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用药指南

疼痛用药指南,第1张

王慧丽,战略支援部队特勤医疗中心(原306医院),专治一、四科。

医学研究部医学中心刘燕/崔艳编辑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一种主观感受,有无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人类的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的分类

(1)按部位分类:头痛、胸痛、腹痛、腰痛、关节痛、四肢痛。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头痛,胸部外伤可表现为胸痛,经期疼痛可表现为下腹痛或腰痛,四肢骨折可引起四肢疼痛。

(2)按病程分类:急性、慢性、一过性。急性疼痛可伴有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破裂等急症;慢性疼痛可以是癌症的伴随症状,也可以表现为带状疱疹的神经后遗症。一过性疼痛,如内科手术、胸腔穿刺或针刺等。

(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将慢性疼痛分为四个等级。上品分类将慢性疼痛分为两类:原发性疼痛综合征和继发性疼痛综合征。根据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受累器官,可分为六个二级诊断和若干个三级诊断。一些3级诊断可以进一步分为4级诊断。这个分类标准在临床上更有用,更实用。

疼痛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疼痛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还可引起患者呼吸系统的通力功能下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在机体免疫方面,患者对病菌的抵抗力减弱,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在凝血功能方面,血小板的粘附功能增加,纤溶能力降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在内分泌功能方面,导致高血糖,蛋白质和脂质分解代谢增加,加重糖尿病患者病情,导致恐惧、失眠、焦虑等心理变化。

疼痛预防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治疗疼痛,首先要找出病因,进行早期干预。其次要有效缓解疼痛及伴随症状,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促进神经修复。药物治疗是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方法。慢性疼痛患者应定期服药,合理用药有助于降低耐药性,提高生活质量。如果突发疼痛的患者不知道病因,不建议使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影响后续治疗。

有哪些治疗方法?

(1)镇痛药是作用于中枢系统,选择性抑制疼痛,缓解和停止疼痛的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速释剂型可用于突发性疼痛,缓释剂型可用于疼痛的长期治疗。

(2)抗惊厥药主要有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以缓解疼痛和改善睡眠。

(3)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能抑制痛觉的向下传导通路,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西酞普兰,可阻断疼痛的传递途径,但此类药物可引起焦虑、精神障碍、幻觉等不良反应。

(4)局部用药。利多卡因是治疗带状疱疹相关神经痛的一线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疼痛和艾滋病相关神经性疼痛。辣椒素,浓度较高,常作为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也可用于颈腰椎相关的神经性疼痛。

用药注意事项和患者教育

(1)无论哪种疼痛都是由疾病引起的,首先要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2)第一次感到疼痛的患者,千万不要轻易吃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3)解热镇痛药一般用于镇痛不超过5天。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嗜睡、复视、血压或眼压升高、手脚冰凉、意识不清,就要去医院治疗。

(4)优先考虑口服给药,尽量避免侵入性给药。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避免超剂量和同类药物重复或叠加使用。应用外用制剂解热镇痛药时,应注意:按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破损皮肤或感染伤口禁用。

(5)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都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组织的充血肿胀和神经疼痛的敏感性。具有中度镇痛作用,对牙痛、头痛、神经痛、肌痛、关节痛等慢性钝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对外伤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肠绞痛几乎没有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有消化道溃疡、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史以及骨髓功能减退史的患者应慎用。

(6)解热镇痛药宜饭后或随食物服用,但不能空腹;同时,不宜饮酒或含酒精饮料,老年人应适当减少。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应禁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7)布洛芬对胃肠道刺激性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是耐受性最好的非滞留型抗炎药之一。有心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有明显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并密切监测。

(8)应用解痉药物可引起口干、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服用消旋山莨菪碱片24小时后,症状仍未缓解,应立即就医。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溃疡性结肠炎、严重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患者慎用。

(9)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必须整体吞服,随液体送下,不能分服或咀嚼。适合和食物一起服用。

(10)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应在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轻胃肠不适,尤其是胃溃疡患者。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可能需要减少本品的用量或无残留抗炎药的用量。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181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