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猝死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猝死,第1张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

就在两天前,湖南益阳一名年轻球迷遭遇不幸,年仅28岁。报道称,这名球迷前一天晚上一边喝酒一边看球,直到凌晨3点多才睡觉。之后他明显感觉身体不适,请了半天假下班,下午上班才一个小时,就突然晕倒了。虽然最后被送到了医院,但是最后抢救无效,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位粉丝生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加上熬夜看球喝酒,导致了这样的悲剧。相信你身边也听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年轻的时候突然熬夜或者出了什么事突然去世。可能有些人不相信,年轻人中有那么多猝死。难道是他们的内心如此脆弱?

在今日头条海绵演讲中,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表示,猝死绝对比你想象的要普遍。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身上。

我们都在网上看到过很多中青年猝死的案例。比如阿里巴巴数据技术总监欧在打羽毛球时猝死;34岁的天涯社区副总编辑金波,16年死于呼家楼地铁站。张锐,44岁的余纯博士的创始人,1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这些案件往往因为发生在名人身上而引起社会关注。

但我们还是觉得这些人都是成功人士,人到中年,工作压力太大。我还年轻,没有那么多工作强度。我有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我很安全,所以我还是不在乎。

贾大成说,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临床发现,这几年猝死越来越年轻化,二三十岁相当普遍。他看到的猝死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发生在南阳一名中学生自习的早间。

而且年轻人的器官组织都比较强壮健康,得心梗或者脑梗塞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但是会得急性心肌炎。如果不及时治疗,他们也可能会心脏骤停。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以下五种原因:

1.熬夜和过度工作

在很多年轻人猝死的案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熬夜和工作压力大。这是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竭,容易出现猝死。

2、久坐

如果上班期间和下班后不运动,久坐会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形成深静脉血栓,诱发心脏病。

3.不健康饮食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的快餐,会导致体脂增加。体内脂肪越多,消耗的氧气就越多,心脏的负荷就越大。同时,这些不良饮食还会导致血脂升高,从而导致心脏衰竭和心脏骤停的风险。

4.它有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危害认识不足,不能按时进行定期检查和用药,增加了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5.吸烟和饮酒

研究表明,吸烟会使血压和心率升高,心肌梗死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一次大量饮酒还会导致血压波动、脑供血不足、心律不齐等问题。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心力衰竭。

除了这些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这说明在中国,生命是脆弱的。急诊专家贾大成为我们对比了中美两国的数据。

美国平均每年约有45万人猝死,他们的最高抢救成功率为67%。早在80年代初,西雅图的恢复成功率就高达43%,而美国的恢复成功率接近30%。至于中国,中国的现状是,平均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居世界第一。复苏的成功率,也就是那些被成功拯救的人,不到1%。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的第一个想法会是:是因为我们的医疗条件特别落后吗?

贾大成说不是这样的。它关系到我们所有公民的基本医学素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猝死等突发事件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只有5%发生在医院。

也就是说,只有5%的人有机会得到医生的及时治疗,而剩下的95%真的是无法预料,只能自求多福了。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人不懂得急救知识,他真正死亡的可能性极高!

贾大成给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字:心脏停止跳动后4-6分钟,脑组织会永久性损伤,10分钟后就会脑死亡。就算奇迹般的得救了,也还是植物人啊!所以情况紧急!

粉丝猝死不就是我们看到的悲剧吗?他不是在医院心脏骤停,而是在单位。只要单位的同事没有第一时间给他急救,基本就没救了。

其实综上所述,猝死真的离我们不远了。一方面,我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导致很多人处于猝死的边缘。另一方面,急救意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得这些人在猝死发生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这也是为什么猝死如此普遍,却又令人遗憾的原因。

至于如何在第一时间成功进行急救,我的回答可能不专业。希望大家可以看看今日头条@海绵演讲贾大成先生的心脏复苏四部曲。相信你会发现,急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技能。

最后给大家一句话:生命只有一次,好好做,好好珍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14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