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的音乐风格

罗大佑的音乐风格,第1张

又见月经贴。每个人总喜欢拿罗大佑和一些歌手、创作者做比较。先说结论。当然是高。

刘家昌是创造者,所以让我们讨论创造者的行列。无论划分多少个层次,罗大佑本人都占据着第一个位置,最高的阶层,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

他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刘家昌台湾省反国旗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与左宏远、罗、翁清溪并称为台湾早期流行音乐四大家。刘家昌排在左宏远之后。

可能大家对左宏远并不熟悉。他还有一个名字,古月。《新白娘子传奇》中的一百多集、一百多谱都是左先生写的,他也是的老师。

刘家昌最初是作为左宏远的助手出道的,也是从那时起才有了他未来的成就。台湾乐坛有句话叫“70年代属于刘家昌,80年代属于罗大佑,90年代属于李宗盛”。虽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无道理。

刘家昌的经典作品家喻户晓,朗朗上口,如《往事只能回忆》、《深院》、《云鹤》、《望月西楼》、《千里路上的爱》、《一帘幽梦》等。其作品的主要创作方向是琼瑶戏剧《琼瑶的电影》主题曲、时代流行歌曲、扎根洪妙的爱国歌曲。

刘家昌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签,但与罗大佑相比,他的视角很高,注定要被吊死。

其实,在刘家昌不应该选择罗大佑作为比较的对象,因为在罗大佑之前,7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轰轰烈烈的民歌运动已经把刘家昌打得落花流水。

民歌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要打破刘家昌这些音乐家所主宰的放荡生活。当然,他们做到了。民歌运动之后,国语歌曲的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创作出了《橄榄树》、《澎湖湾》等鲜活的代表作。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罗大佑生于民歌运动,又超脱于民歌运动。他的成就和地位清楚地表明,他比刘家昌高一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适合你的好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2092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