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银河补习班》给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

电影《银河补习班》给我们传达了哪些教育理念?,第1张

由邓超、俞白眉联合执导的《向上看》,自上映以来好评如潮。有网友表示: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他的真诚,融入了两位父亲导演对身为父子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孩子成长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与孩子成为朋友的家庭教育观不同,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邓超的父亲马浩文不同于传统父亲的刻板印象,他在沟通和交流中,寻求与孩子成为朋友,努力理解孩子。俞白眉主任也指出,教育不应该有时居高临下,而是一个双向的成长过程。

马浩文,一个因为桥梁坍塌而被监禁的工程师,曾经告诉他的儿子马飞:这是我第一次做父亲,我正在学习做一个父亲。于是他发疯了,和孩子吵架,言语中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作为父亲的权威:你应该这样,你不能这样。他对儿子成长的肯定和对儿子选择的尊重,让他和儿子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而不是父亲。这样两个人就可以敞开心扉,互相倾诉。

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和榜样。影片中,当马飞的母亲焦急地打电话问她是否给儿子报了补习班时,马浩文信誓旦旦地说,他给孩子报了全市最好的补习班——银河补习班。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补习班。在马浩文看来,最好的辅导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他的教育理念也是如此:父母怎么说很重要,但孩子更重要的是看父母怎么做。

马浩文出狱后,为了找出当年被陷害的证据,东奔西跑,吃尽了苦头,但直到老也不放弃,让马飞从他身上学会了坚持;马浩文每天都有时间学习,马飞每天读1毫米的书并不难。比如马浩文用知识帮助曾经的下属和现在的老板解决了如何找到爆破点的问题,让马飞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能按时打开书本阅读和充电,孩子一定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吸引,养成学习的习惯。相反,如果父母天天玩手机,孩子也会沉迷其中。做好自己,以身作则,是父母能带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

再来看影片中传统教育的代表严导演。他的座右铭是:学生成绩高于一切,升学质量高于一切,个人声誉高于一切。在他眼里,好学生和坏学生唯一的区别就是成绩。我们知道,我们的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思维能力的活生生的个体。如果只用冰冷的分数来衡量他们的能力,恐怕会成为教育的悲哀。严主任的儿子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就是因为严主任的严格要求,不允许儿子有任何污点和错误,儿子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变得疯狂。

另一方面,马浩文的教育,为了给孩子写好作文,他带着儿子去郊游体验草的味道。他还为马飞买了一台电脑,以丰富他的课外知识。他带孩子去看飞行表演,以培养他的兴趣。正是有了这种信任和鼓励,马浩文让马飞得到了肯定和满足,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成为各方面的尖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192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