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有哪些象征意味?

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诗,有哪些象征意味?,第1张

“鞭炮声一岁,春风暖屠苏。”家家户户都在不停地换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诗《元日》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新年伊始,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那么,这首诗的妙处和寓意是什么呢?听听作者的详细解释。

一、时间:年初辞旧迎新,从字面意思开始。大年初一的鞭炮声意味着告别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开始。俗话说“春暖花开,万物皆荣”,温暖的春风吹拂大地,不仅让万物复苏,更将这份温暖融进屠苏美酒,送进人们的口中。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在红木板上画出新的符咒,插在门边以求平安。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唐诗精于丰韵,宋诗胜于思透筋骨”(《陆》)。全诗虽以描写为主,却能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境,表现出作者独特的思想。

总的来说,王安石主要是秉承儒家思想,尤其是对《诗序》的欣赏,认为“其言清明,却又深刻,应是一位有思想、有技巧的演说家”(《答韩书》)。这首诗所表达的内涵,恰恰印证了序言中所谓的“治天下之声,和平幸福”。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老百姓平安幸福生活的祝愿。

二。事件:除了旧布新求变之志,所谓“作者之意非必然,何以非读者之意”(《唐宓词序》),“诗人,以言不害其言,以言不害其志,以志反其志”(《孟子·万章上》),或许应该透过文字的表层去发掘其更深层的意义。

这首诗除了表现出新年的新气象,总让人想起刘禹锡的诗“沉船边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春”(“扬州每桌见一礼”)。两者都想传达的是一个真理:新事物会取代旧事物。那么这个“新事物”是什么意思呢?

了解世界。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初拜宰相,在宗申的支持下进行著名的变法。北宋初期,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在王安石的政策下,青苗法、免兵役法、一般兵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全国推行,前期成效显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王安石将变法比喻为“鞭炮”、“春风”、“新桃”,其词既有革故鼎新的信心,又有夸夸其谈的意味。

第三,不尽如人意的结局和客观评价。那么,由这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作家领导的变革的结果是什么呢?学过历史的同学都知道,Xi宁的变法后来在各个方向都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阻力,以失败告终。教科书还告诉我们,列宁曾称王安石为“11世纪中国的改革家”。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榜单似乎只是一个中性的评价。回到原文,出现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下面的一个注释里:“普列汉诺夫同志在《日刊》第五期警告俄国不要重蹈王安石(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覆辙”。原来,列宁只是把王安石当作反面典型,从而表达了对褒贬的看法。

王安石在当时是有改革意识的,确实有前瞻性,有见地,如果不是从今天人的眼光来看要求更高的话。但考虑到商鞅在秦朝就已经变法,王安石其实是他前辈的延续。值得庆幸的是,几千年后,当我们再次阅读这首诗时,我们不再局限于它政治功利的一面,而是被这首诗所传达的新气象所吸引;“千家万户总以新桃换旧符”也被写进了对联,被人们津津乐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1502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