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诛九族是哪九族

古代说的诛九族是哪九族,第1张

古代有哪九个民族被杀?方孝孺的十族,十族是什么?在封建时代,皇权是最碰不得的东西。一旦被触动,不仅自身会被毁灭,就连亲人也要跟着被毁灭,胜利者会被灭绝,彻底杜绝了后人报复的可能,连一丝一毫的后患都不能留下。失败者真的要后悔生了,这种恶意的伎俩就叫“杀九族”。

朱九族出自夷三族,哪个九族?主流理论有两种。

一个:父亲家庭四个,母亲家庭三个,妻子家庭两个。

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许慎。他们认为九族应该包括父族四族、母族三族和妻族二族。父亲氏族四包括他们自己的氏族,已婚的姑姑(儿子),已婚的姐妹(儿子),已婚的女儿(儿子)。母族是爷爷家、奶奶家、姑姑家(儿子),妻族是指公公家、婆婆家。对于统治者来说,这种说法很好。他们利用血缘和姻亲,把所有有关系的人抓在手里,拉起来,最大限度地控制一个人。元代佚名《所得蒯通》写道:“法上有言:‘一人起兵,九族皆罚。’“血缘,姻亲,可能的报复,全都毁了。明代有个很贴切的名字叫“瓜满巢”。

第二,九个部落,从他们自己到他们的曾祖父和曾孙的亲戚。也就是说,从我们自己开始,往上数四代,往下数四代,一共九代的亲属称为九族。郑玄在《格力》诗序中说:“周室衰,九族废。”对的评论。(幼儿园琼林卷二《儿孙》:《九族是什么?高增,祖考,本人,子,孙,曾宣。”)

除了郑玄,还有马蓉,孔安国等。,这种观点的代表。他们认为九族只是父族,是从高祖到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其实这种说法更符合古代的宗法伦理,所以在唐宋以前是默认的。唐宋以后被国家法律正式确认。明清时期简单规定九族专指父族。

为什么只有父族?长期以来,我们是一个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把宗法放在第一位。因为继承关系,他们不会去其他姓氏,而母亲的妻子和家人都是外姓。穿丧服的人只有五件衣服,从自己往上数四代,再往下数四代,也要穿丧服。所以,前后加起来,你们都是五服以内的亲戚。

方孝孺统领十大战队,这是怎么了?

据一些野史记载,方先生在我们提到的九大宗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宗室,即他的门生。故事很好,但还是要分开讲。

故事很精彩:

方孝孺是他那个朝代的忠臣,姚恳求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灭绝了,答应了。南京被攻陷后,方孝孺天天哭,想为自己的皇帝哀悼。朱迪派人强迫他就范,但方孝孺不听。明成祖想写一封即位信,但方孝孺不听。一番劝说后,双方都生气了,朱迪始终羞愤交加:“不管九族,难道死了就对了吗?”方晓茹的声音更大了:“十个人能为我做什么?”结果又增加了一个宗族,所有曾经是他学生的人都受到牵连。一时间,因为此事被杀的873人被囚禁,流放到数千。

几个疑惑:

方孝孺死后,他的尸体是他的学生廖勇·廖明的弟弟,他去刑场“查看聚宝门外山上的遗骸”。廖勇活了70多年后。这是怎么回事?所有的学生都应该被杀吗?能收尸的恐怕就是最亲近的门生了。传说中的朱十族呢?

方孝孺的叔叔方克家还活得好好的,方孝孺的堂弟侄子都没有被杀。民国《鄞县志》记载:方孝孺长子郁忠,九成后。明万历年间,从慈溪迁到鄞县,住在百越乡。在慈禧,他姓朱,到了鄞县,他姓方,方九成祖。方孝孺有个嫡亲姑父叫方克甲,其子方洪武二十五年被贬清远(今广西宜山),在那里被贬军。方的儿子,后来被释放到人民。——天子之怒是笑话吗?那十个说好的部落呢?办案官员不怕做不好掉脑袋?

其实和时间不符。

《明史》初版记载了十五个字:“丁丑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降其族”。

《明史》“四库”版记载:“丁丑,召方孝孺曹即位,孝掷笔,哭骂。皇帝大怒,太和子承也死守不肯投降。因此,在这个城市里有孝子和孩子,他们都是同一个种族。”

1402年6月12日,南京城破,其帝自焚,方孝孺被捕。13日,朱迪撤出南京城,留在龙潭。14日,文官们集体入营,劝说朱迪登基。15日,武将集体入营,劝说朱迪登基。16日,所有的国王和孙子们都加入了劝说朱迪登基的阵营。17日,朱迪拜谒朱元璋陵墓,正式登基。25,七月,七月,七月,七月,七月,七月,七月,七月,七月,2008,黄子诚,方晓茹等。这个时候朱迪当皇帝已经一个星期了,让一个被任命的奸臣来写圣旨有点不靠谱。

明朝的历史是由满清皇帝检阅的。明朝历史的完成,用了康熙、乾隆等几代皇帝近百年的时间。你在中间做什么?元朝修宋史用了两年多,明朝修元史用了两年,清朝修明史用了近百年。你可以想象这水有多深。

不可否认,永乐皇帝确实采取了血腥的“瓜蔓抄”来清除文健残余,这是不容忽视的。他也不是一个善良的好人,所以他必须在他们在春风中再次高大之前被清洗。方孝孺确实是被杀的,但是否有这回事,就不好说了。后世,总要塑造几个有骨气的英雄形象。否则都是软弱无能的公务员。他们不会笑掉大牙吗?其实南京城破,殉难的大臣不止一个,唯独没有方孝孺。在后人心中,作为江南士人的精神领袖,怎么能不殉道呢?他必须殉道,不仅要殉道,还要以特殊的方式殉道。从来没有人殉难过。于是,方孝孺的故事从最初简单的文字,变得越来越精彩。人民需要英雄形象,统治者也需要——你看,你看,我再狠,也不会杀十个人。做大清的良民,就酱!

历史总是这样,不是吗?谁都会打扮,是真是假?谁知道呢?(文/就像庆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1457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