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上网只是少数人的娱乐。为公众用户开放互联网服务,拨号速率仅为64Kbps。第一家“网吧”,上海威盖特机房,40元上网一小时。
2002年,中国电信对互联网接入进行了提速,将拨号速率提高到256kbps,大大提高了网民的上网速度。2003年,互联网接入迎来第一次技术升级,电话拨号接入改为ADSL拨号接入,速度提升至1Mbps。从此,网上玩的方式多了,参与冲浪的人也多了。
2003年5月10日,淘宝正式成立,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时代的新篇章。仅仅两年时间,淘宝就将一直稳步收费的易贝挤出了国内市场,并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市场。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宽带速率已经提高到6Mbps。同年,中国网民规模也达到2.53亿,位居世界第一。
2010年,宽带迎来第二次技术升级,光纤接入成为标准,速率普遍提升到20Mbps。随后,家庭WiFi大范围普及,宽带开始从电脑“延伸”到手机。
2015年以前,手机打开的主要是文字和图片。随着移动互联网3G/4G技术的变革和运营商的降费,移动互联网流量单位成本降低,各种app爆发式增长,媒体的形式也在向更丰富的视频/短视频发展。
互联网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转变,这一切都源于1838年摩尔斯电码的发明。信息可以用电来传送,因此大量的信息可以远距离传输。一封只有几个数字的电报包含一千个字。
在随后的发展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电报因为图片传输业务发展不足而没落,随后传真技术在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但随着电子邮件和网络传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而终结。于是网络技术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
网络技术的飞跃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基于电话网络和调制解调器实现拨号联网。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安装一个Pci调制解调器或一个带有外部RS232接口的cat,拨电话线上网。调制解调器是一种调制解调器,它可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通过电话线传输的电信号。
然后在电脑的拨号界面输入运营商提供的接入点电话。手机连接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以连接到网络。用户名和密码通过RADIUS协议从远程服务器RAS发送到认证服务器,验证信息正确后返回IP地址等配置信息。
这种通过调制解调建立在电话网上的数据通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组网和突发、多速率通信的需要。电信部门提供的网络是模拟电话网,数据通信在模拟线路上进行,传输质量差,噪声干扰大。于是很快就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数据以包的形式存储和转发。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它们首先被存储在交换机中。当所需的输出电路空空闲时,分组被发送到接收端,从而不需要独占物理信道。
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络传输质量的提高,分组交换网络x.25暴露出许多缺点。帧中继和ATM技术是作为X.25的改进技术提出的,ATM的出现使提供端到端的高速和QOS保证的数据业务成为可能,但ATM未能取代IP进入用户桌面应用。
21世纪以后,路由器技术吸收了ATM技术的精华,取得了技术突破。具有Gbit线速转发的路由器研制成功,光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以太网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600km以上。至此,IP网络逐渐取代ATM网络成为互联网的主题网络,ATM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这个时候,宽带怎么装就特别清楚了。fttp之后,运营商将负责所有的线路连接和配置信息。如果光猫设置为网桥模式,只需要在路由器(路由器的WAN口连接光猫)和电脑上设置拨号上网即可。如果将光猫设置为路由模式(目前一般将光猫设置为路由模式),光猫可以通过连接电脑或路由器的WAN口自动获取IP地址。
另外,固定IP专线宽带、光猫或路由器的上网方式需要改为手动输入IP(静态IP)。
当然,如果联网设备很多,光猫和路由器之间的网络接口不够用,就需要通过交换机扩展网络接口,连接更多的设备。
以上个人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我同意你的观点。走之前请给我一个赞。谢谢大家!
喜欢,请关注我,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