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条理性差怎么办

思维条理性差怎么办,第1张

以前最怕和别人做工作报告。同样的事情,别人2分钟就能说清楚,两个小时就看不懂了。

后来我发现,我之所以迷茫,条理不清,是因为我的思维没有结构化。

我观察过那些说话总是逻辑清晰的人。

他们在表达的时候总是遵循一定的结构,并且会把这个结构传递给别人。根据结构,信息接受者可以跟随说话者的思维,迅速抓住核心要点,清晰地理解说话者的整体思维。

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也大力提倡结构化思维,其专业顾问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为此出版了一本书——《金塔原理》(The Principle of the Golden Tower),教你如何构建和运用金字塔结构,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1.为什么需要建立金字塔结构?

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大脑会自动把找到的一切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以方便记忆。

看看这张照片,

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认为以上六个黑点是两组三个,因为有些黑点之间的距离比其他黑点之间的距离大。

同样,古希腊人看星星空时,看到的是星星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星罗棋布的星星。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认为所有一起发生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联系,并按照一定的逻辑模式组织这些事情。

让我们做另一个实验。

首先看下面两组不相关的单词:

湖|糖

靴子|盘子

女孩|袋鼠

铅笔|汽油

宫殿|自行车

铁路|大象

书籍|牙膏

现在,把这些话屏蔽掉,全部说出来。

有点难,不是吗?然后进行下一步。

再回头看这两组单词,加上想象,把它们联系起来,比如,

湖里有融化的糖。

靴子放在盘子上。

女孩们穿着印有袋鼠的t恤。

铅笔被汽油弄脏了。

宫殿前停着一辆自行车。

铁路上有一头大象。

书上有一支牙膏。

好,现在也把这些句子分块,说出两组单词。

不是简单多了吗?

通过把事物关联成逻辑单元,便于我们的大脑记忆。形成一个逻辑单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金字塔结构。

二、如何搭建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

众所周知,演讲时,控制好表达思路的顺序是演讲清晰的关键,而最清晰的顺序是先提出总结思路,再提出已经总结好的具体思路。

给我举个栗子,

你约了周末和几个朋友出去冲浪,但是具体的行程还没定。今天我想请大家周二晚上7点在同一个地方吃饭。

张麻子说他今天不能参加晚宴了。

王对说,我们可以今天晚些时候或者明天再谈,但不能在明天十点半之前。

赵铁柱的女票说他明天晚些时候才会从老家回来。

餐厅说明天晚上7点订的,周四晚上7点没订到。

这样,把聚会时间改到周四晚上7点比较合适。

现在你需要通知你的朋友聚会时间改到周四晚上7点,再次和他们约好。

如果你把收到的信息按照收到的顺序传达给你的朋友,像下面这样,

会不会有点难以理解?

让我们重新组织信息,建立一个金字塔结构,就像这样。

把聚会改在周四早上7点的同一个地方。

所以张麻子和王可以来,也可以来。餐馆可以在那个时候预订。

这不是更清楚了吗?朋友一听,马上就能找到重点。

如果问你改时间的原因,可以继续顺着这个金字塔结构往下延伸。

把重要结论上一层楼,突出重点。把结论的分析放在下一个层次,层次分明。

每一层都是对下一层的总结,每一层都是对上一层的解释。自上而下,逻辑清晰。

把中心思想放在前面,可以让观众很快抓住重点。

把解释放在后面会让你的表达更有层次。将这种等级感传递给你的听众。他们可以提前知道你的思维结构,跟随你的思维,在摄取信息时根据你的结构寻找你希望被他们发现的逻辑关系。

当人们摄取信息时,他们总是在寻找一种可以连接摄取信息的结构。

如果你不告诉你的听众预设的结构,他们很可能会发现某种你没有预料到的逻辑关系,或者他们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发现任何逻辑关系,这是浪费你的时间,也是浪费他们的时间。

2.自下而上思考,总结。

乔治·米勒提出了“幻数7”的概念。他指出,大脑的短期记忆一次只能容纳7个左右的记忆条目,记住3个条目比较容易,最容易的是1个。

看一个栗子,

一个丈夫要出去买报纸,问妻子带什么。

妻子说:

“昨天,我看到超市里的葡萄很好,但我没有买。现在我真的很想吃它们。请买一些。顺便再买一盒牛奶。”

然后她走进厨房,继续说道:

“家里土豆不够了。对了,没有彩蛋。是时候买一些了。”

丈夫走到门口,妻子说

“多买些胡萝卜和橘子”。

丈夫打开门,听到,

还有咸鸭蛋。

丈夫开始按电梯,

还有苹果。

丈夫走进电梯,

“买些酸奶。好了,就这些”。

如果不重读上面的话,你还能想出9件要买的东西吗?估计大部分男人最后只带回葡萄和酸奶。

当我们的大脑发现有4个或更多的项目需要处理时,它会开始将它们分成不同的逻辑类别,以便于记忆。

再看这九项,

葡萄

牛奶咸鸭蛋

马铃薯

酸奶

胡萝卜

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可以根据超市的不同区域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分组,并且可以对每个分组名称进行总结,例如,

如上所述,在同一组思想中,每一个较高层次的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每一个较低层次的思想都是对较高层次思想的解释和说明。这种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可以让你很容易想到大意下的具体思路。

所以你只需要背3项而不是9项,提高了抽象程度,也可以帮助你加深记忆。

如果想继续分类总结,可以继续叠起来,比如这个。

这是金字塔结构的第二步,自下而上思考,总结。

寻找零散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逻辑单元,自上而下搭建金字塔结构,一步步梳理思路。

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写作。

比如我写东西的时候,偶尔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我不确定该写什么主题。

确定了主题,想不出观众的问题是什么。

有一些零散的想法。

看到一些好的点。

看到一些好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无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勾勒出文章的框架。

所以,当无法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时,我会按照以下方式思考,自下而上一步步得出结论。

(1)列出所有你想表达的思想点。

先把一些零散的想法、观点、句子放到思维导图上。

②找出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明确的有效方法是强迫自己去想象各种想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步寻找零散信息的逻辑关系,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结构顺序(整体部分、区域等)进行分类。)或程度顺序(重要性)。

③得出结论。

对一组思想进行严谨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必然会促进思维的发展。

总结各组的思路,然后根据各组的思路总结文章的大意。

清晰的逻辑和清晰的组织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你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来练习和培养结构化的思维习惯。

以上是《金塔原理》的读书笔记。有兴趣请直接找原著。

其他回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1297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