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1张

2013年8月和9月,我经常去方嘉胡同的辣猫酒吧听脱口秀。那时候北京的脱口秀很少。上台的大多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来这里表演十分钟。

每次演出结束后,演出组织者都要说几句话,号召在座的所有人今后随时报名。不要怕讲的好不好,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所有的内容都必须是自己的原创,而不是瞎扯什么网络段子。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2张

连续听了几场,发现演员们都有自己大致的形象定位,表演风格不同,笑点也不同。而且好像都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基本没有什么网络段子。

但是有一天出了问题。有一天,一个演员讲了一个有些爆炸性的笑话。大致内容是他在演出前问一个观众,你为什么来听脱口秀?难道是因为黄的缘故?对方说没有,因为我?对方说没有,那是怎么回事?“因为有WiFi”。

一周后的演出中,讲上述内容的演员也来到了现场,但顺序比较低。另一个年纪大一点的演员比他先上台,他一上去就把笑话讲得效果更好。我没有笑,反而觉得有些奇怪。果然,玩笑的始作俑者上台不久。他上来就有点生气,只能半开玩笑的说,我说的笑话谁会讲?不对啊,不是把叶子捋平了吗?

听到这里,我放声大笑,意思是为演员加油。叶滑是相声术语,指相声演员从其他演员的表演中窃取精彩内容或包袱,这在相声规则中是绝对禁止的。

比脱口秀还原创。

这件事其实不算太大,但我一直记得,我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的脱口秀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提倡作品原创,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虽然也有个别人犯戒。

从那以后,我在现场或者通过网络看了很多国内的脱口秀,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人在表演中抄袭别人的内容。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3张

我认识的一些脱口秀演员,虽然在表演场上可以算是对手,但都保持着自己原有的意识,有一些互相帮助的想法。但是,如果被发现偷了别人的梗,就活该在同龄人面前抬眼。

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创作能力是根本能力。即使像脱口秀大会这种每周一次的节目片段需要随时更新,也只是参加线下演出,受众一次又一次的变化。由于一些老观众要来会场,其实也抓不到几个老段子反复使用。一个脱口秀演员即使能再表演,如果缺乏持续的创作能力,他也很难走远——除了背后有创作团队的演员。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4张

传统相声是不可改变的。

与脱口秀节目的原创性密切相关。与之相比,相声对创作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那么迫切,这与相声剧场表演的传统相声有关。

中国目前大大小小的相声园有几百个,但节目却出奇的一致,没完没了的“对子”,没完没了的“打哑谜”。这些传统相声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甚至更久。虽然有些相声演员还是会对它们做一些修改,但总体来说,还是很多年前的老故事。演员一年到头都要表演这些笑话,观众就不缺了,也就失去了原创新作的动力。大不了在前面垫部分评论一些时事,或者补充一些亲人的故事。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5张

当然,表演好传统相声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就算重复一次死线死口的表演,好演员和坏演员之间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相声到底有多大吸引力,值得怀疑。毕竟相声还得让人笑。一成不变的相声或许也值得欣赏,但由于题材远离当下,很难让观众尤其是新观众发笑。

有人曾提出,字字相声本身就有巨大的魅力。例如,在后大师的许多传统作品中,移动一个字就会产生问题。所以,还是像京剧一样保持它的形式感和风格化比较好。把它当成国粹,几十年不动一个字,可行吗?

还是不可行。相声和京剧相比,差距很大。京剧的唱腔给人带来的是享受和美感,不可能因为不断的状态驱使听众打着拍子唱着而出现相声。

另外,相声总是讲究一次又一次的开洗。我们现在听到的传统相声,似乎是一成不变的。早些年也是贴近社会生活的新相声。被相声艺人一个接一个的修改,修改后再表演。绝不是一个作者在家写完,演员一直在表演。而且相声演员把一件作品称为一件活的,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种形式是“活的”,而不是铁板一块。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6张

郭德纲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在七八十年代相声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相声几乎被完全抛弃。这样做的好处是创作题材与时俱进,催生了一大批适应新时代的新作和演员。缺点是这些演员中的许多人缺乏传统相声的适当知识,他们的表演缺乏基本技能。年轻时,他们活跃在舞台上,充满灵感和活力。进入中年后,他们开始后劲不足,无法创作和表演受欢迎的新作品。

郭德纲在2005年获得认可与他对传统相声的坚持有直接关系。他很少看到传统相声的实用价值,同时通过吸引新观众来进行创新,让相声听起来既相声又不过时。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7张

在郭德纲和德云社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建立了更多的相声园。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荣,他们很快就显示出衰落的迹象。大部分观众都是抱着被逗乐的目的走进小剧场的,但是演员讲的老套笑话已经不能让他们再笑了。

为什么相声表演经常看到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在抖包袱?因为段子太老套,演员甩不掉观众期待的包袱,那些老包袱观众早就知道了。在无人驾驶即将实现的时代,舞台上的演员也表示没上过大学,读过《金瓶梅》。观众怎么会笑呢?

可能套用几年前出现的一句话——观众已经过了河,相声演员还在那里假装摸石头。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8张

听相声不能只看爱豆。

反观脱口秀舞台,有多少观众能提前猜到演员要扔什么?脱口秀演员谈论最新的事件或新的想法。完全没有“传统脱口秀”可循。观众很难猜到演员接下来要抛出什么——这并不是说脱口秀的玩笑制造没有规律。

相声和相声的观众里都有年轻人,只是状态不一样。剧场里的年轻观众很多都是冲着偶像演员的价值来的,只要和偶像在一个空房间,就足够满足了。演员说的相声值多少钱并不重要。

脱口秀的观众基本都是年轻观众。因为没有像张云雷这样的偶像演员——李丹池就像一个反例,观众追求的是能让他们笑的表演。这种笑是没有负担的。观众不需要知道台上的演员有没有导师,在读哪个学校,能不能说会不会学方言,只要能熟练地让自己笑出来就行。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9张

不要被观众落下。

包括相声和脱口秀,喜剧都要在出人意料的时候让人发笑。如果只是站在水里假装摸石头,过了河就没法让人笑了。

喜剧小品相声笑话脱口秀吐槽,第10张

也许你可以笑,但那是嘲笑。

我不能停止娱乐。我是郑局长。欢迎关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988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6
下一篇 2022-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