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1张

众所周知,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它在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历史上多次阻止敌人入侵。然而,后人对长城的作用有许多怀疑。很多人认为长城的平均高度不高。如果敌人想爬长城,似乎可以通过建造梯子来实现。而且长城厚度不够,在北方游牧民族有压力的情况下,很难有效抵御敌人。那么,长城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长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长城。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2张

长城是怎么来的?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这件事发生在西周的都城濠井(今天的Xi安)。著名的故事:“烽火戏秦”就起源于此。当外敌入侵时,周的皇帝通过烽火台联系遍布长城的驻军,命令他们前来带兵保护首都。春秋时期,各国为了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都在修筑长城,其中以燕、赵等国最具代表性。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几个赵国和修建了长城,赵国的陵甚至学习匈奴的“胡夫骑射”来改造自己的军队。著名的赵国李牧也是利用长城打败匈奴,赵国在战国后期成为强国,甚至有与秦国一战的实力。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3张

但是,此时各国修建的长城还是比较短的。直到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秦始皇统一全国,北方各国的长城才被连接起来并修复,才有了“长城”之说。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出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建长城。可以说当时秦朝二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参与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当时人们没有起重设备,在山里修筑长城,全靠人力和畜力完成,工作环境也很艰苦。

秦朝灭亡后,刘邦建立了汉初,匈奴强大。他们多次南下入侵中原,长城起到了非常好的防御作用。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带兵进攻匈奴,也是以长城为据点。有了长城,守卫边境的士兵可以进退自如。之后南北朝、唐朝、辽朝、金朝修建了很多长城,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我们所熟悉的长城,如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也是在明朝修建的。明长城非常壮观。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自东向西经过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等十省,全长8851.8公里。无愧于“长城”的雄伟称号。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4张

从时间上看,明长城离我们比较近,保存的也比较好。可以说,长城凝聚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意志力,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宝贵财富。然而,长城的修建也让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很多人死于长期的徭役和戍边。还有一个悲伤的民间传说是“孟姜女哭长城”。

长城的作用是什么?抵制谁?建造长城不容易。那么,长城的作用是什么呢?据史料记载,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个别地段高达14米。一般来说,在修建长城的时候,高度是根据地形的起伏来修建的。这堵墙在陡峭的山区建得较低,在平坦的地区建得较高,在重要的地方建得更高。从长城的宽度来看,墙还是比较宽的,平均宽度6.5米。很多人对此很困惑。为什么要建长城,花那么多钱和劳力?而且从单个朝代来看,长城的作用似乎并不明显。毕竟,长城并不能保证山河永存于哪个朝代。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5张

其实不能这么说。长城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防御工事。在古代,对中原华夏文明威胁最大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他们从小就学习骑射技艺。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生,居无定所,随水生植物迁徙。天灾来临时,游牧民族的抵抗能力很低,只能南下劫掠,深入中原腹地掠夺粮食、人口和牲畜。

但中原大部分是平原地区,以农耕为主的中原文明无论是在地形上,还是对抗游牧骑兵上都吃了不少苦头。没有长城的存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可以长驱直入,肆意烧杀抢掠。以匈奴为例。从战国时期开始,他们就开始骚扰燕赵边境地区。不仅边民苦不堪言,统治者也束手无策。匈奴的骑兵来去无踪,进攻的时候打得边防军毫无防备。等到中原王朝的援军集结完毕,匈奴的军队早就飞走了,消失了。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6张

长城的出现可以拦截游牧民族。虽然长城的城墙平均只有7.8米,但还是能给入侵的骑兵造成不小的麻烦。首先,当敌人入侵边境时,长城可以阻挡大规模的冲击,守军可以守住堡垒指挥的位置,拖住敌人,可以造成一定的伤害,为援军争取时间。其次,游牧民族即使突破长城,也不能自由出入。如果继续蛮干,可能会腹背受敌,被长城守军和援军“攻陷娇子”。

到了明代,长城的优势进一步放大。自元朝被明朝灭亡后,北方蒙古各部成为明朝最大的威胁。善于骑马的蒙古人吓坏了各民族。但是蒙古人南侵的时候,还是在长城闹事。明朝守军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守城时应用了火枪和火炮,大大增加了攻击力。

明朝末年对付后金军也是如此,借助险峻的地形,名将孙承宗及其部将袁崇焕等人先后设置“关宁晋”防线,镇守山海关、宁远、锦州,利用城墙上的枪炮、火枪攻击后金士兵,令努尔哈赤、皇太极十分头疼。不仅受了伤,还屡遭围攻失败,久攻不下的努尔哈赤。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7张

长城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预警篝火。古代科技没有现在发达,两地交流主要靠快递员日夜一路骑行。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分为“四百里急”和“六百里急”。这在和平时期没问题,但是在敌军有压力的时候,边境怎么向后方传递重要信息?这就需要烽火台这种“古老的广播电台”来播报新闻。烽火台是古代点燃烟火、传递信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按照明朝的制度,每座烽火台距离约10公里。如果出现敌情,白天会释放烟雾,晚上会点燃。一个烽火台点燃消息后,在烽火台附近看到后会立即点燃,这样敌情就能快速到达后方。

一般来说,长城在古代既是防御据点,又是“雷达”。平时,当小股敌军骚扰边境时,在战略要地守卫边境的士兵借助长城从制高点发起攻击,不仅减少了我军官兵的伤亡,也有效打击了敌人。俗话说“且一人守之,万人不可逼”,十几个人就能守住堡垒,击退小股敌人。当大量敌军骑兵进入境内时,指挥的烽火台附近的士兵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敌情,点燃篝火,通过各个烽火台的传输将信息报告给大后方部队。各军将领也能及时调兵遣将,组织兵力增援前线,相继开打。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8张

长城的存在保护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要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只有古代中国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延续至今。这也离不开长城的作用。在长城的保护下,一些游牧民族很难从中原掠夺利益,不得不把目标转向西方,马不停蹄地西行,从而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一些地区。历史上西迁的匈奴甚至打败了罗马帝国,匈奴兵团也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征服了很多地区。受惊的欧洲人称之为“上帝的鞭子”,意思是这些西迁的亚洲游牧民族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清朝建立后,长城的作用逐渐消失。尤其是近代以后,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电报电话相继被欧洲人发明。人们不需要依靠烽火台来传递消息,步枪和大炮的发明大大降低了长城的军事地位。在枪炮面前,坚固的城墙也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人们不需要依靠长城来阻挡敌人的入侵。

1912年,随着清政府的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国成立后,一股扫除旧物的浪潮席卷全国,其中拆城墙的行动声势浩大。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时代,北洋政府似乎是一个舞台。你唱我就上台,各种势力都在争权夺利,没人会关注长城,去修长城。由于年久失修,长城的很多地方都被破坏了,长城的砖甚至被附近的村民拿去自己建房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情况才有所好转。文物局的许多专家制定了保护长城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的计划,直到那时,长城才得到有效的保护。

长城又被称作万里长城,不仅是,第9张

长城永不倒

今天的长城,以其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著名的景点,如著名的北京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河北山海关长城,甘肃嘉峪关长城,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无数文艺工作者也以长城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许多外国政要在访华期间专程去了长城。

克林顿总统、奥巴马、特朗普等多位外国领导人都曾参观过慕田峪长城。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称赞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甚至认为只有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如此伟大的长城。1987年,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瑰宝。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862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5
下一篇 2022-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