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

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第1张

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在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被官方倡导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而道家思想则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色彩。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一个领袖创立的宗教。其次,它广泛吸收中国古代巫术、方、黄等。,并由许多民间宗教组织举办。道教的成熟和佛教传入中国几乎是同时、同步在中国发展的。经过佛、道、儒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三足鼎立。道教一直植根于中国社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当今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与传统科技、艺术、文学、医学和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之根在道”。

1.对文学的影响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中国历代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以道教为题材或涉及道教。受道教影响的文人不计其数。

魏晋时期,流行于文坛的游仙诗,是一种以歌颂游仙之恋为主题的诗歌。魏晋时期最著名的推理小说是干宝的《封神演义》,其中记载了许多道教故事。魏晋时期的代表小说《世说新语》也涉及道教。

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道教的作品。被誉为“诗仙”的李白,他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道家内容,范文澜称他为中国通史上“一位体现道家思想的杰出作家”。

词发源于唐,盛于宋。文字有铭文。很多墓志铭都和道教有关,比如临江仙、女冠子、王仙门、仙仙阴、潇湘神等等,都和道教神仙故事有关。宋代很多词人,如柳永、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都有关于道教的诗。

元曲中体现的道教更多。当时还有一部《仙道剧》,专门描写神仙修人、道飞升的故事。这方面的杰出作家是马致远。在他的七种戏剧中,有四种是神仙戏,分别是马丹阳的《三次当风子》、《西华山陈抟睡高》、《开坛解梦黄亮》、《洪磊子夜祈福碑》。

明清小说中,很多都是以道教为题材的。如《封神演义》、《东方游记》、《韩湘子全传》、《绿野仙踪》等。西游记的内容虽然是一个关于佛经的故事,但也受到了很深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书中充满了诸如“公瑾”、“牧牧”、“黄坡”等道教术语。《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登坛借东风,吴布灯祈福,都是道家思想的反映。而一部《水浒传》是以“张天师祈求瘟疫”开始的。《红楼梦》是从一个空空道士把《石头记》抄下来传给世人开始的。书中一个和尚一个和尚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第2张

2.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基于道家理论,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科学发展。

就像古代道教盛行炼丹术一样,对古代科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客观来说,炼丹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当时炼金术的发展为现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炼丹术在从金属矿物中提取药物的过程中,观察各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反应,可以按照固定的操作程序提炼出特定形态和结构的某种物质。长期的炼丹时间为中国古代化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欣赏的美丽的烟火,是道教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的,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且道教和道教经典文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了许多古代数学和物理学的成果,对中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就数学而言,在没有得到我国统治阶级重视的情况下,它艰难地发展着。但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总结归纳出大量的数学规律。即使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会对中国的科技进步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3.对艺术的影响佛教与中国的音乐、绘画、雕塑、石雕、建筑也有密切关系。道教音乐虽然是宗教音乐,但它吸收和包容了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风格和意境意在表达神仙的意境,或庄严神圣,或欢快轻快,或清丽恬静。道教绘画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它的主题是神仙,其形式、构图和技法都充满了民族特色。我的家乡很多人喜欢钟馗的画,因为它可以让人平安,辟邪。

武当山现存的道教宫观、道观以及大量的神社、岩寺等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道教色彩。道观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国四合院的影响,讲究对称之美。与普通的中国建筑相比,道教建筑更注重风水。尤其是道观在选址上更注重风水。大多数道观都坐落在美丽的山和清澈的水之间。道教崇尚清静,热爱生活,尊重自然,认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美的体验中实现道教生命境界的追求。因此,道观在文化意蕴上具有独特的特征。

4.对民族精神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民族性格受道教影响很大。道教把道作为最高的信仰,把达到道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这种传统可以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仪式长期流传到社会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扬。道家文化中“命在我手,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以通过修炼来延长。这种人定胜天的观点通过道教的长期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部分。而且道家思想还提倡宽容、谦卑、豁达,反对自负、自满、自大、自满。这种文化心理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开放的文化心态。此外,道教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积累了大量的戒律、良谏书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其根本目的是劝人行善积德,化恶为善。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一直在中国民间流传。

5.道教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短暂的辉煌。道教思想的政治高峰出现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史称文景之治。历史上出现社会问题时,拯救国家、拯救社会、拯救老百姓的多是道家人物,史称“拨乱反正”。总而言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统治阶级往往利用道教来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都将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但道教一直依附于王权,接受政府的管理。而且传统社会的封建王权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文化的正统理论。历史上,靠道教造反的农民军很少成功。道教虽然自战国以来就是诸子百家之一,但直到汉代才出现邪教,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宗教成分才逐渐完善。所以道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附于王权的。某种程度上,王权可以决定其繁荣程度。

道教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它的影响还体现在民族凝聚力、民间信仰和中国学术思想上。而且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现代世界也有一定影响。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继续传承下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81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5
下一篇 2022-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