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砂浆需要做配合比试验吗

水泥砂浆需要做配合比试验吗,第1张

M30砂浆配合比:

施工时我遇到M30的砂浆配合比,给的比例是1: 1: 0.45,不需要使用减水剂。水泥现在用的是42.5水泥,螺栓填充用的,供大家参考!

咨询了老检测工程师后,他给出的大致思路是,假设每立方米砂浆的总质量为2200kg,用总数2200除以2.45得到898水泥,897砂,404水。大致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别的想法。我们一起来说说他们吧。作为参考,混合比例一般在1: 1到1: 2之间比较合理。之前用的1: 3.3比例的砂浆根本用不了。老爆管是水泥砂浆,直径10cm的洞,用来灌浆。锚杆的直径为28毫米。我有42.5水泥:中砂:水=606kg:1m3砂:0.3m3水的配合比。不用于梁灌浆的I M30,有水泥砂浆和水泥浆两种。两者都很常见。比如桥梁预应力管道灌浆用水泥浆,隧道砂浆锚固用砂浆。加砂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防止开裂。为保证强度和流动性,可加入减水剂。结构部分是锚,大概控制在水泥:砂= 1: 2。砂浆一般很难压进去,设计一般用水泥:砂=的。水灰比为0.45,砂为特细砂,可添加高效减水剂。这是我们用来灌浆地脚螺栓和电缆。不过实际上用净浆和数据做砂浆还是可以的。大家都知道压砂浆是骗人的,因为根本压不上去。

谁说螺栓灌浆砂浆压不进去?纯属扯淡。你以为锚杆灌浆砂浆是普通砂浆?它有流动性要求。你以为只是某种一致性吗?你还说是工程。不知道就别瞎说!不要听图纸说水泥:砂= 1: 1,或者水灰比为0.45等。,他只是建议,他告诉我用什么样的沙子和水泥。既然材料不一样,配比会一样吗?只要灌浆的稠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就可以灌进去,为什么不能灌砂浆!我们已经在几个建筑工地使用砂浆灌浆,没有任何问题。16~20S的一致性仅供参考。据此可以设计出所需强度的砂浆!还有就是膨胀剂一定要加,减水剂要看材料的和易性。还有谁说过特细砂之类的?你自己好好看看说明书。要求是2.36mm小砂,以免让大家误会一定要用特细砂!还有谁说迫击炮达不到M30?用脑子想想。32.5级水泥配不上就不能用42.5级水泥吗?再说,调整还能调整水泥用量吗?我真不知道你一整天都在做什么。书里有很多东西!

类土是花岗岩熔岩等火山岩风化形成的,继承了原岩的各向异性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不搬运时具有岩体结构特征,包括硬岩全风化残积,软岩全风化、强风化残积。本文主要依托海南东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分析沿线花岗岩残积土的理化性质,探讨对工后沉降控制有严重影响的类土质的理化指标。作者主要论述了类土的八个理化指标:矿物组成、含水量、塑性指数、粒度分布、孔隙特征、压缩特征、结构特征和风化程度,即类土的组成、结构和力学性质。其次,整理沉降监测数据,分析上述指标与沉降控制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反映对沉降控制的影响。

最后,借助FLAC ~ 3D数值模拟软件和李政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对显式相关的前三个指标进行模拟,预测路基各阶段的沉降值。然后,用现场实际沉降监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和验证。本文的研究成果如下:

(1)阐述了类土质的来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硬岩和软岩不同物质成分的物理、水力、化学和热学性质的差异,导致岩石风化后的胀缩、热分布和含水特征不同,造成岩石内部的差异风化,从而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和粒度逐渐发生变化,岩石具有不同的风化程度。同时,本文在前人对类土定义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类土的物理化学性质,从类土的成因、结构、物质组成等方面完善其定义:类土是由岩体风化形成的,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质明显区别于均质土体、岩体材料或破碎岩体材料,包括全风化岩体和全风化碎屑。其中,全风化物质保留或部分继承了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全风化残留物已失去原岩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但其物质成分与全风化物质相似。

(2)影响工后沉降的因素很多,很难用类土的理化性质来统计,这些因素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相互联系。作者在阅读大量现有全风化花岗岩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相似土的8项理化指标:矿物成分、含水量、塑性指数、粒度分布、孔隙特征、压缩特征、结构特征、风化程度。然后,通过对上述八项指标的初步监测,基于它们各自对沉降的贡献,分析它们对沉降控制的关联度。按相关系数排序为:含水量、粒度分布、矿物成分、风化程度、残余结构、孔隙特征、塑性指数、压缩特征。

(3)变形的本质是原有应力场或应变场的变化,路基的沉降是路基填筑过程中由于上部荷载的作用而产生新的路基应力场。FLAC~(3D)基于有限差分原理的莫尔-库仑材料模型能有效模拟土体地应力场的产生;另外,李政(软土)路基设计软件是工程中常用的路基沉降计算软件,因此本文选用FLAC 3D数值分析软件和李政(软土)路基设计软件对路基工后沉降进行模拟分析。FLAC~(3D)模拟了基床开挖、换填和路堤填筑过程中地应力场的变化。总的趋势是换填压实,路基以均匀沉降为主。由于边界效应,侧向边界的位移矢量相对小于路基中心的位移矢量。路堤填筑过程中,路堤下部基床沉降呈盆状曲线,沉降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FLA 3D计算的类土质路基最终沉降量为362.4mm。忽略开挖对路基应力场的影响,路基土层给出不同的力学参数。考虑路基面换填、路堤填土、路基及以上列车、轨道等荷载以及超载预压,分别计算基准期(路堤填筑完成时)沉降、超载预压结束时沉降和最终沉降。预压结束时,路基沉降量为275mm,最终沉降量为329mm,残余沉降量为54mm,满足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即含水量、粒径分布和矿物成分对类土质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有很大影响。这在随后的沉降监测中也得到了验证。

希望对你有用,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684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5
下一篇 2022-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