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1张

长安最长的一天》是一部很受欢迎的戏剧,描述了上个月节在长安发生的一系列危险的事情。在座的各位一定很好奇唐朝的元宵节有什么特别之处。跟烂克仁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2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一、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就是我们今天的元宵节。在中国传统的日历中,农历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是特别受重视的。在中国古代社会,祭祀鬼神祖先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古代中国人在正月十五举行祭祀,这与农业有关。《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月,日在营室...它的崇拜者...也是月;天子在元初一天向神祈祷。”正月十五,天子要带头祭祀谷神和众神。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3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祖先神在祭祀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礼记·祭义》记载:“古时候,天帝有一个官员,他养动物,十八岁斋戒沐浴,向它们鞠躬...而卜志基...做了一次新月半月祭祀的巡逻,所以他尽心尽力,很孝顺。”每年年初,贵族们斋戒,沐浴,并进行占卜活动。如果占卜结果显示好运,祖先将在第一个月的第一天和第十五天被祭祀。

正月十五名上元节,与中国道教信仰密切相关。道教有三说:三说、三品。道教的三大体系是“天、地、人”。在道家观念中,元气是万物形成的最基本要素,进一步构成了覆盖万物的天、地、人三大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三元之说。北魏时,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在道教概念中称为三元日。这时,道教体系中出现了上元、中原、夏媛三位官员。据道家著作《至尊秘》记载,这三位官员分别是商陆、建蜀和于建帝。到了唐代,三元日进一步与三官制搭配。据《景帝岁时纪胜》“农历十五、七月中旬、十月中旬为三官诞日。天佑百姓,地方官赦罪过,水官缓厄。

唐皇室自称是老黎姿二的后裔,大多信奉道教。所以在唐代,大力提倡道教节日。在所有的节日中,代表“上天保佑人民”的上元节无疑是最受人们重视的。唐玄宗年间,上元节被固定为节日,并授予三天的庆祝时间,让百姓可以燃灯庆祝,有什么娱乐活动。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4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二、唐代元宵节的节庆活动我国古代就有宵禁的传统,唐代的长安也实行宵禁制度。每天晚上,当宵禁的鼓声响起时,方时的大门就会关闭,除非有官方文件或非常紧急的事情,否则禁止出入。在玄宗颁布了允许通宵庆祝元宵节的圣旨后,元宵节成为第一个获准关闭宵禁的节日,允许点灯三天。唐代舒威在《两京杂记》中记载“正月十五,许晋五禁,前后各一日,观灯。”开放宵禁是为了更好地庆祝元宵节,方便燃灯活动和民众夜间赏灯。所以元宵节,人们彻夜欢庆,就像唐代诗人苏味道感叹的那样,“金太阳奈何不了夜,玉也奈何不了它。”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5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最后一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燃烧和观看灯笼。烧灯笼是高规格的外交接待礼仪。早在隋代,每当大规模接待外宾时,长安城内的十里长街就被列为剧场,十五天内日夜不停,各种灯笼点亮供人观赏。延续唐朝的传统,在最后一个月的节日接待各国使节,同时也继承了燃灯庆祝万国来朝的盛况。《帝都风光——灯市》载:“末代元初三宵灯会,唐朝繁华。玄宗正月十五前后第二夜,金武池禁灯会,灯会永开。”

唐朝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踩歌。踏歌是由南北朝时期的“踩新娘”习俗发展而来的。相传有个医生叫苏,嗜酒如命,但每次喝醉了都要打老婆。面对这样的遭遇,他的妻子发出了哭泣的歌声。后来这首歌出来了,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唱的时候叫“踩谣”。到了唐代,踏歌的形式和曲调有所增加。而且还有一种新的踩歌形式——袖舞,载歌载舞。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6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玄宗时宰相张说他写了“十五夜指挥口号两句歌词”,是上一次元节在皇帝面前表演踢踏舞的专用歌词。第一句是“花萼楼前雨露鲜,长安城和平人”。其中花萼楼全称“花萼相辉楼”,是皇城内可用于观赏长安景观的建筑,也是末代元节皇帝接待外宾、观看行歌、观看大唐百姓花灯的地方。末节那天,在萼楼,大臣们一定要让皇帝体验一下唐朝的盛世。

民以食为天,过节也有特色美食。糨糊(肉粥的一种)是传统食品,只能用于祭祀。但到了唐代,它就成了元宵节人人都可以享用的美食,带有浓厚的世俗气息。除了糊,还有很多新的饼,最著名的是丝笼和焦追,这是用小麦粉做的油炸食品。此外,还有许多种食物制作技术和工具,精美的食物形状,甚至专门用于娱乐活动的食物。

第三,元宵节道教的人文活动受到唐皇室的推崇。元宵节期间,玄宗会斋戒。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玄宗颁布诏书:“道法三元,有纪有戒。”禁止在规定的三个月的日子里捕杀动物和鱼类进行狩猎。与此同时,在各种大街上举行斋戒活动和诵经祈祷。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皇帝“修功德”。道士、尼姑在这一天斋戒烧香时,都要陈述自己是在为唐皇“敬功”,然后祈求神灵保佑整个世界。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7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玄宗会在上元节当晚在宫中设宴。宴前,玄宗要和大臣们一起赏灯,《郧县杂记》曾记载过这一盛况:“正月十五,玄宗在长春殿张设宴。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莲花,银燕,浮光洞,沧兴亭都亮了。奏《月光调》,洒闽江锦。荔枝千万颗,令内廷人争之,多赏红圈绿衫。”灯展结束后,皇帝设宴,参加的都是朝中高官和亲属。群臣向皇帝献上祝福,然后为唐朝祈福,君臣共进宴席。酒席上,士人吟诗作赋,写下华丽辞藻,向皇帝和高官贵胄夸赞上元的盛况,以博取他们的欢心,获得自己的锦绣前程。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朝历史现象,第8张

(长安十二小时剧照)

昨晚,对于女人来说,也是一个放飞自我的夜晚。上元之夜,成千上万的妇女将盛装走上长安街头庆祝节日。这一天,为了庆祝,皇帝会把宫里的宫女放出来,让她们自由自在地看夜灯。据《新唐书》评价“宫中宫女纵行,无不好色不归”。这一天无疑是女性释放内心压抑,追求爱情的好机会。《反考唐二都》一书中记载,某老姑娘在上元节那天,把红手帕当诗扔在路上,上面写着有缘,明年后门见。一个名叫张生的人如期赴约,然后他们私奔到了江南。

史文俊说,上元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它源于祖先的祭祀观念。在中国早期,正月十五是祭祀的好日子。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上元节在唐代有了新的面貌,成为一个独特的庆祝节日。在皇帝的倡议下,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长安严格的宵禁制度被开启,形形色色的人们走上街头,燃灯祈福,参加各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民俗活动,欣赏铺天盖地的表演,品尝各种美味的民俗美食。“天佑百姓,上元安康”的祝福语,适用于帝王贵胄,下至百姓奴婢。唐代元宵节具有世俗性、民族性、狂欢性、娱乐性和世界性。从这个节日的盛况,也可以看出唐朝的盛世气象。

参考资料:韩、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习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宋和:中国古代节日习俗,文物出版社,第一版,1991年。

李曼:唐代上元节习俗的历史考察,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作者:郝任可)

本文为自媒体浩然文史科普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juke.outofmemory.cn/life/60683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7-05
下一篇 2022-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